Archives 2024

新查包養app华全媒+丨可爱的乡村——为什么12年来,他们要在故乡搬来上百万块石头?_中国网

这是2013年3月4日拍摄的铜板屯“全家福”。如今,照片中有两位老人已经离世。

位于大山深处的广西柳州市融安县东起乡崖脚村铜板屯,曾是典型的“空巢村”和“贫困村”,人口外流、土地闲置、田野荒废,一度只剩下6名老人留守。

从2012年起,铜板屯部分村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开始返乡实施“故乡拯救计划”。他们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整合土地资源,规模种植李树和山野葡萄,发展特色乡村旅游。适包養網 花園逢精准扶贫全面推进,铜板屯硬化水泥路,安装太阳能路灯,修建包養人畜饮水工程以及停车场、环村观光道路、滴灌工程、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厕等一批基础设施,村民自办农家乐和民宿,发展山村旅游。2018年,铜板屯实现整体脱贫,古村焕发新生机,成为远近闻名的“广西乡土特色示范村”,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寻觅乡愁。

近两年,在结对帮扶的广东省遂溪县和后援单位柳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的支持下,铜板屯充分利用粤桂协作和乡村振兴资金,建设民族文化同心广场、观景台、儿童游乐场包養、瓜果长廊等,进一步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条件,逐步补齐生态旅游发展短板。铜板屯还跨县、跨市和一些少数民族村寨在民族文化、乡村旅游、党建、民族团结等领域开展结对共建,携手推进乡村振兴。

12年来,村民们搬来上百包養万块大大小小的石头砌墙、铺路、修广场,种植两万余棵李树,用坏的镰刀、锄头、锤子等不计其数,经历的困难和波折数不胜数。合作社理事长龙革雄说:“不论如何,我们不忘初心,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如今,当年返乡的青壮年已陆续步入中老年,但依旧坚持每年种植李树的传统。他们坚信,不断种下梦想的种子,辛勤耕耘,终会开花包養網结果。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举行查包養行情峰会探讨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_中国网

据新华社惠灵顿4月23日电  (记者卢怀谦、郭磊)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与新包養西兰惠灵顿市共同举办的第十二届香山旅游峰会22日至23日在惠灵顿举行,本次峰会主题是“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创新与深化”。

峰会发布的《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2024)》预计,2024年全球旅游总人次将达到135.包養網排名79亿,恢复至2019年的103.9%,全球旅游总收入将达5.8万亿美元,达到2019年的139.6%。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理事会执行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呼吁各成员深化文旅产业交往合作,坚定不移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并利用科技包養行情赋能提升旅游体验,维护旅游业稳定与繁荣,全力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统一。

惠灵顿市长托丽·沃诺说,通过生态友好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可持续旅游,可以保护旅游城市脆弱的生态系统、历史地标和原住民文化免受旅游过度负载的负面影响,实现推动经济增长与保护生态环境并重发展。

世界包養旅游城市联合会秘书长杨烁说,科技创新在旅游业的应用为游客提供了智能化、个性化和舒适化的体验。期望科技手段在旅游城市建设和景点打造中得到创新性应用包養,让科技旅游产品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此次峰会共吸引了约4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名政府官员、国际旅游组织代表、行业领袖和专家学者与会。


黄河绝壁查包養網心得植绿人_中国网

包養

植树工人在山西省石楼县沿黄一号旅游公路边的山上给树浇水(4月26日摄)。

黄河岸边,群山连绵。在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沿黄一号包養旅游公路边的荒山荒坡上,有一群忙碌的“植绿人”。他们身背树苗,手持锄头,在悬崖峭壁间行走,为缺林少绿的荒山荒坡植树添绿。

石楼包養網县地处黄河中游东岸,吕梁山西麓,境内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植树造林难度较大。在黄河岸边的荒山荒坡上,1200多名植树工人抢抓时机,扶苗、培土、踩实、浇水……种下侧柏、油松等耐旱树苗。

据了解,此次绿化的荒山荒坡属山西省黄河流域中游(吕梁段—石楼县)高质量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该项目涉及人工造林、森林质量精准包養網提升、村庄绿化等三部分内容。其中实施人工造林27000亩,主要分布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两侧,目前19000余亩荒山荒坡已完成造林绿化。接下来,当地还将按照成活、成林的要求,开展规模化、系统化治理包養,有效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六百多万吨“生态包袱”变身“绿色财富查包養網”_中国网

往年的春季,内蒙古兴安盟广袤的农田上总能看到浓烈的黑烟腾空而起,将田间秸秆付之一炬是当地开展春耕备耕前的无奈之举。

今春的兴安大地上,浓烟不再。曾经“一烧了之”的农田废弃物,化身成为牛羊爱吃的营养餐、土壤增产的生物质肥、清洁安全的燃料。近两年来,兴安盟已经将如何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作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答题,实现了年秸包養秆回收利用量610万吨,使秸秆这个“被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从“生态包袱”变成了“绿色财富”。

“饲料化”肥了牛羊

记者走进兴安盟科右前旗阿力得尔现代草产业加工物流交易园区,听到机声隆隆。这是秸秆正在大型机械的高速运转下被碾压成饲料颗粒。“秸秆饲料化在提升营养价值的同时,还能降低养殖成本。”该园区负责人郑亚鹏告诉记者。

眼下,以秸秆综合利用为引领的绿色循环发展新模式正悄然兴起。饲料化利用正是其中最重要的转化形式。

自2022年国家级现代畜牧业试验区获批创建以来,兴安盟实现饲料化利包養網 花園用449.6万吨,占秸秆综合利用量的73.7%;通过实施秸秆收、储、加、销、用一体化项目,兴安盟大力推广秸秆青贮、黄贮技术,并鼓励饲料生产加工企业开展订单收购,支持秸秆饲料化企业购置秸秆机械、秸秆处理设备,极大地提升了秸秆饲料转化率。

“肥料化”沃了土地

秸秆不仅可变身牛羊“营养餐”,还因其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还可作为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

记者走进位于兴安盟突泉县永安镇四家子村的内蒙古亿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看到厂区内一堆堆金黄的秸秆像一座座小山。这几天,工人们正在为生产储备原料。

依托龙头企业,突泉县建立了健全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由企业组建专业的收储、运输队伍回收农户秸秆,利用秸秆、畜禽粪污生产复合微生物肥料,年生产有机肥20万吨,转化秸秆14万吨、羊粪6万吨。

“最近,我们与中广核兴安盟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签订了5000吨的有机肥半成品复合原料采购合同,目前已经生产1500吨。按照订单看,我们年可利用废弃秸秆20万吨以上。”内蒙古亿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包文成介绍,秸秆回收到厂区后进行粉碎,按照一定比例添加牲畜粪便,加入微生物菌剂,使之加热发酵,待到发酵成熟后,生产加工成有机肥料。

“能源化”暖了家园

在兴安盟扎赉特旗永林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秸秆拆包破碎后被输送进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生物质锅炉,源源不断的生物质燃料转化为“绿色”电能、热能。该公司经理胡雪介告诉记者:“生物质热电联产以消耗秸秆、稻壳、稻草等资源为主,年转化秸秆28万吨、节约标煤10.0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05万吨,年售电及供热收入2.2亿元,带动当地农民直接增收5600万元。”

热电包養網公司利用从周围农户田地中收购的秸秆进行发电包養平台推薦,进行生物能源的再利用。目前,兴安盟全盟燃料化利用超过45万吨。与此同时,兴安盟按照合理半径规划建设规范的秸秆收储点,引导支持旗县农牧部门组织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实现秸秆收储运销网络乡镇全覆盖,促进包養網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牧民增收。

如今,兴安盟以秸秆饲料化、肥料化、燃料化为转化的主要途径,兼顾原料化、基料化的有效发展,让“秸秆浑身都是宝,综合利用效益好”在当地成了共识。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长三角篇丨从1.7毫去九宮格講座米到38.1米:在长三角探寻中华文明“根脉”_中国网

新华社杭州4月2日电訪談 题:从1.7毫米到38.1米:在长三角探寻中华文明“根脉”

新华社记者

这是出土于浙江浦江上山遗址的一粒“万年稻米”。它长逾3.7毫米、宽近1.7毫米、厚约1.7毫米,是稻作文化起源的实物见证。

图为上山考古遗址公园内展出的“万年稻米”。新华社记者韩传号 摄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在长江口横沙水域打捞出水的 “长江口二号”。古船残长38.1米,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实证。

图为2022年11月21日清晨拍摄的“奋力”轮“怀抱”古船的画面(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金立旺 摄

地处长江下游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同时,这片区域也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长三角探寻中华文明“根脉”,近年来公布的一个个重大考古发现给世人以不断的惊喜和启迪。

图为良渚講座古城外围水利系统中新发现的石岭头水坝的发掘场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从2020年起至2023年,距今约5000年前的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又相继发现了约20条水坝遗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室主任、研究员王宁远说,5000年前,良渚周边水利系统极为复杂,当地的水利开发程度远超想象,这为全面认识良渚水利系统的完整结构提供了重要线索。

近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的省级考古机构和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开展了“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的课题。良渚遗址聚落考古研究是这一课题的重点内容。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方向明说,除了新发现水坝遗址之外,考古工作廓清了良渚遗址群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这反映了良渚人群的聚落管理和城市营建理念、信仰体系不断成熟的演进过程,显示出良渚文化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文明起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图为磨盘山遗址崧泽文化墓葬区的考古现场。(磨盘山考古队供图)

在“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安徽省郎溪县磨盘山遗址榜上有名。这处遗址同样列入“考古中国”的上述课题,至今仍在发掘中,发现了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至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的连续文化堆积。它延续时间长,谱系完整,是长江下游地区少有的持续近4000年的中心性聚落。

图为磨盘山遗址出土的崧泽文化陶猪尊。(磨盘山考古队供图)

考古项目负责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赵东升表示,这一遗址同样对于探究长江下游地区史前社会复杂化、文明化进程,青铜时代的中原化进程,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演进方式具有重要价值。

图为寺墩遗址发掘区航拍图。(南京博物院供图)

与前两处遗址同属“考古中国”相关课题的,还有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的寺墩遗址。它与良渚古城遗址年龄“相仿”,是一处距今5500年至4500年的中心聚落遗址,以崧泽-良渚文化遗存为主体。

图为寺墩遗址出土的崧泽文化遗存——一件用红、黄、黑三彩绘制的编织纹卷尾鸟形象陶壶。(南京博物院供图)

从2019年以来,寺墩遗址考古发现了崧泽时期的墓葬区、干栏式建筑、水井等大量遗址,以及良渚时期以九宮格圆形土墩为中心,有10余处台地和双重水系环绕的聚落形态。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员于成龙说,这处遗址的变迁,生动反映了太湖地区史前社会最终迈向早期国家形态的过程。

“长江下游早期文明为中华文明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涉及水稻栽培、独木舟制作、犁耕技术、玉礼器和瓷器制作等多个方面。”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曾表示,从现有考古成果看,长江下游文明化进程奠基于约1万年前;像良渚发明的玉礼器系统,经过夏商王朝的吸收,向周围进行了又一次强力的辐射和传播。

图为2023年11月3日拍摄的井头山遗址发掘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黄宗治 摄

长江奔流入东海,长三角地区“向东是大海”的文化基因在考古中也一再得到印证。位于浙江省余姚市的井头山遗址是我国沿海地区埋藏最深、年舞蹈場地代最早的海岸贝丘遗址。井头山遗址考古领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孙国平说,考古证明,早在8000年前,先民就开始适应海洋、利用海洋了,体现出了高超的智慧、能力和技术。瑜伽場地

图为2023年11月23日拍摄的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古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江汉 摄

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在2023年又有新发现,新发现的一座古码头遗迹和一艘古代沉船进一步见证了这座海上丝绸之路古港的昔日繁华。而“长江口二号”古船已在黄浦江畔的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接受考古发掘和文物整体保护。它犹如记录长江黄金水道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景象的一枚“时间胶囊”,将带给人们更時租場地多的惊喜。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陈杰说,如今的长三角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而从最早距今约6000年九宮格的崧泽文化开始,江南文化就有了精致开放的特质,这种特质到了良渚文化时期就更为鲜明。这是长三角“文化基因”对于中华文明的巨大贡献,而长三角一体化也是一个穿越古今的文化主题。(记者冯源、孙丽萍、蒋芳、刘美子)

支付去九宮格聚會服务优化 便利性提升(一线调研)_中国网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等

一段时间以来,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多条信息引起我们的关注:网友反映,用现金购买地铁票不太便利;网友留言,去医院接种疫苗时,对方不收现金;还有网友留言,办理养老保险时,不会使用移动支付软件进行资格认证……

出门打车、网络购物、就医挂号、在线订票……如今,这些支付功能在手机上都可以实现。不过,对于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中的一些人,熟悉移动支付还需要一个过程,仍存在一定的不便。

为此,3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要求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提出更好满足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多样化的支付服务需求。一个月来,各地各部门推出了哪些新举措、好办法?老年人和外籍来华人员的支付体验如何?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并跟随两位体验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编  者  

黑龙江哈尔滨退休职工——

“现在很多商家都照顾我们老年人”

本报记者  郭晓龙

“大部分功能都没用过。”尽管在家人劝说下用上了智能手机,但对于69岁的赵正英来说,这台功能繁多的新手机和之前的没太大区别。

赵正英也学过扫码支付,但自从有回买菜不小心把6.5元输成了65元,他就再也不敢随便用了。“费很大劲才学会,结果还得‘交学费’,还不如花现金呢!”赵正英说。

对于习惯使用现金的老年人,日常消费是否方便?近日,记者跟随赵正英,记录他在不同生活场景下的支付体验。

【4月3日14:30  副食店】

一出家门,赵正英直奔位于哈尔滨果戈里大街的秋林副食店,准备给家里买点红肠。店里买东西的人特别多,尤其是老年人。“这是一家百年老店,我小时候就在这儿买,味道特别正宗!”精心挑选了4根红肠后,赵正英排进付款的队伍里。

“大爷,您一共消费41元。”店员接到赵正英递过来的50元后,麻利地打开收银柜,找零9元。

赵正英跟记者讲到,自己每天最主要的花钱地方就是买菜。“主要去超市和连锁食品店,大都可以使用现金。”他说,现在超市里能买到的菜样式多,也挺新鲜,吃着放心。

【4月3日14:50  水果店】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榴莲便宜卖啦!20块钱一斤!”刚走出秋林副食店,赵正英就被隔壁水果店的叫卖声吸引。“我老伴喜欢吃榴莲,我去挑一个。”他边说边看向榴莲堆,翻翻选选后喊来老板称重。

“7斤2两,144元。”接过现金,店主翻开腰间的皮包,掏出一把用橡皮筋绑着的零钱开始找零。

“现在基本上都是扫码付钱,但这附近老年人比较多,很多人都还用现金,我就一直备着零钱。生意都到门口了,不能不做!”被问及日常能否找零,店主说。

【4月3日15:20  药店】

赵正英还打算去买点药。“年龄大了,一些基础病离不开药。”赵正英说,自己和老伴的血压都有些高,每天都要吃降压药。选完药后,他来到收银台,递上一张百元钞票。“药价12元,收您100元,找您8张10块的、1张5块的,还有3张1块的,您拿好。”店员说。

赵正英一张张数清零钱后,揣进内兜,一边道谢一边接过药品,“现在很多商家都照顾我们老年人,不会扫码也不要紧。”

记者问:“平常遇到不会扫码支付的客户多吗?店里一直都能用现金?”“偶尔会遇到老年人不会扫码,我们就用现金,而且尽量‘破’得碎一点,他们用起来也会更方便。”店员回答。

编辑手记

最近,出于报道需要,本版编辑带着孩子体验了一次“花钱”。当第一次用100元现金在早餐店准备买包子时,孩子有些迟疑地回头问:“妈妈,你确定可以拿‘钱’买东西吗?”

如今,对于很多人来说,一年中现金用不了几次,但中国人民银行的抽样调查显示:仍有大约13%的居民主要通过现金进行支付。

买包子的过程比想象中顺利,找零有元有角,收银员动作娴熟。吃晚饭就没这么顺畅了。当我们试图用20元现金购买一瓶12元的梨汁时,收银员打开抽屉,里面塞满了杂物,难觅现金。翻翻找找,她勉强凑了3元零钱,其中不乏几枚1角硬币。见对方实在为难,我们只好改付15元,接过对方艰难找出的零钱,完成了交易。

如今,商家拒收现金的情况少了,而“找不开零”的情况仍有发生。“有时候也会遇到没有零钱的店家,所以尽量带着‘碎’一点的现金,争取不让人家找零。”“每次领退休金时会向银行柜员换一些零钱,在超市买东西也会优先‘花大钱’,把钱‘破’开。”赵正英也讲了许多自己的心得。

時租

消费者自备零钱出门,实属无奈之举。实际上,各行各业应该创造条件,为消费者提供便利。

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商业银行提供“零钱包”服务。如何让“零钱包”到达餐馆、商店经营者以及出租车司机手中?有的银行主动带着“零钱包”上门,鼓励商家兑换;有的地方开展集中整治,完善投诉渠道,倒逼商家优化支付环境,解决“找不开零”难题……做好“现金兜底”,赵大爷这样的消费者,出门消费会更舒心。

塞尔维亚服装设计师——

“支付选择多,在中国生活挺方便”

本报记者  李  纵

3月28日至30日,第三届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在广东汕头博览中心举行,大卫·范德坎普前来参会。新的城市、新的环境,大卫适应吗?记者记录了他一天的生活。

【3月27日15:00  酒店入住】

输入金额、刷卡出票、签字确认,仅仅几分钟,大卫就办好了酒店入住手续。“我还不太会说中文,但办理入住顺利,在前台递交护照,工作人员处理得很熟练。”大卫用的是自己在塞尔维亚办理的万事达卡,通过前台的外卡POS机,支付很方便。

“酒店在去年7月就安装了外卡POS机,万事达卡、维萨卡等均可支付,按实时汇率结算。”酒店负责人介绍,本次博览会期间,他们接待了俄罗斯、肯尼亚、厄瓜多尔等多国客人。

大卫运营着一家工作室,设计和制作毛衫。此次来汕头,他希望在博览会上找到更优质的原材料。纺织服装业是汕头的特色优势产业,每年有18.55亿件产品销往全球,在40多公里的范围内,聚集了超万家上下游相关企业。“我想走走看看,找点设计灵感。”大卫说。

【3月27日19:30  交通出行】

在酒店稍事休息后,大卫出去逛街。“在塞尔维亚,支付方式主要會議室出租是刷银行卡和现金,在中国使用软件比较方便,出门只带手机就行。”大卫说,自己办理了中国的手机号码,注册了微信账号,“我的微信账号绑定了塞尔维亚的银行卡,可以直接支付。绑定过程并不复杂,根据指引操作,上传护照照片,通过验证程序就可以了。”

使用打车软件,大卫乘坐出租车来到汕头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下车时,车费自动从软件账户中扣除。“我设定了‘免密支付’,不需要再操作手机支付车费,扣除款项就记录在我的中国银行卡上。”大卫说,自己曾用外卡在银行自助取款机上提取人民币,会收取手续费,所以办理了中国的银行卡,“虽然现在外卡取钱也很方便,但自从用了手机支付,我就很少使用现金了,基本不需要专门去取钱。”

【3月27日20:00  逛街购物】

大卫走进汕头金平万达广场的一家服装店,研究起服装的设计和材料。“每到一地,我都会先逛逛当地的服装店,感受不同地方的穿衣风格和喜好。我感觉这些衣服原材料都很好,大多是纯羊毛等天然纤维织物,设计也注重实用性。”大卫说。

走出商场,街边一家排着长队的梅汁水果小店引起了大卫的兴趣。他挑选了苹果和梨等几样水果九宮格,打开手机、亮出付款码,扫码机“嘀”的一声,付款完成。“满满一大份,只要15元,很实惠。”大卫说。

粿条、糖水、炸豆干……看到好吃的、好玩的,大卫都会驻足,不时拿出手机轻巧一扫。他甚至总结出了经验:“在商店,多半是店家扫我的付款码;在街边的摊贩那里买东西时,大多是我扫他们的收款码。总体来说,支付选择多,在中国生活挺方便。”

编辑手记

近日,本版编辑在海南博鳌采访时观察到,无论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会场、酒店驻地、旅游景点门口还是机场,随处可见一种小册子,里面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外籍来华人员如何使用不同支付工具,包括银行卡、移动支付、现金支付等。在当地报纸的显要位置,也刊登着为外籍来华人员提供移动支付便利等服务性内容。

一个月里,各大银行、支付机构频频出招,进一步“扫清”外籍来华人员的支付障碍。“政策出台”是第一步,“政策知悉”则直接影响落地效果。3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英文版支付指南,向外籍来华人员介绍各类支付服务的获取方式和使用流程。博鳌亚洲论坛、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广交会……各地小樹屋结合会展、论坛等契机,向外籍来华人员介绍最新的支付便利举措,帮助他们提前了解、更好适应在中国的旅行和生活。

如今,越来越多的酒店可直接用外卡支付,支持外籍来华人员办理业务的网点也在快速增加。相信将有更多熟悉使用手机“绑卡”、打车、订酒店、买门票的外国朋家教友,体验更加便捷的中国生活。

便利化举措相继推出

满足多样化支付需求

本报记者  葛孟超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3年,银行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1851.47亿笔,金额555.3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81%和11.15%。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介绍:“近年来,我国移动支付发展迅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促进金融普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更好满足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不同群体多样化的支付服务需求,《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共享空間在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优化现金使用环境、提升移动支付便利性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要求。

近年来,为改善老年人的支付体验,出台了一系列举措。“2020年,《关于提升老年人支付服务便利化程度的意见》印发,聚焦老年群体支付服务的堵点、难点,围绕支付产品适老化升级、银行网点服务优化、支付知识普及等方面作出工作部署,提升老年群体的支付服务水平。”张青松说。

目前,我国主要移动支付AP瑜伽場地P均已进行适老化升级,通过简化流程、添加温馨提示、增加语言播报、放大字体图像、专线人工客服等方式,提升老年群体移动支付服务体验。超过96%的银行网点已推进适老化改造,通过升级自助设备、设立老年客户“绿色通道”“服务专区”等措施,便利老年群体办理支付结算业务。

今年前两月,外籍人员入出境共计294.5万人次,环比增长2.3倍。中国免签政策效应显现,客观上要求丰富供给、便利支付。为便利外籍来华人员在我国使用支付服务,中国人民银行提出了“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工作思路。

境外银行卡受理方面,指导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在主要涉外场所加快推动重点商户开通外卡受理。中国银联表示,将加强与17家商业银行和收单机构合作,共同优化外卡受理环境。目前,中国工商银行13万户商户外卡POS机均支持五大卡组织外币卡消费,80万台POS机具备外卡收单功能,外卡交易笔数和金额不断攀升。截至3月27日,中国银行受理外卡商户较年初提升32.5%。在受理银行卡的商户中有近三成可受理外卡,为近年来最高水平。

移动支付方面,要求、指导主要支付机构提高外卡绑個人空間卡效率。在切实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同时,简化外籍来华人员身份验证流程。提高外籍来华人员使用移动支付的交易限额,单笔交易限额由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年累计交易限额由1万美元提高到5万美元。推出“外卡内绑”“外包内用”以及云闪付旅行通卡等产品。数据显示:对比外卡服务升级前,微信支付3月外卡业务日均交易金额增长超过3倍,日均交易笔数增长超4倍。今年1至2月,超90万入境人员使用移动支付,实现交易2000多万笔,金额达30多亿元。

现钞使用方面,组织银行开展ATM机外卡受理改造,提升支持外卡取现的ATM机覆盖率,持续开展拒收现金专项整治工作。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除银行网点和ATM机以外,增加了专营外币兑换机构及设施119个;扩大可兑换币种至40余种,丰富外币兑换的现钞及零钞供应。当前,重点银行ATM机均支持境外银行卡取现,超6万家银行网点、近2300个外币兑换设施支持外币兑换。

旅游、出行方面的举措也正在部署推行。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负责人石泽毅表示,推动国家4A级以上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建立受理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所需的软硬件设施,对重点文化和旅游场景进行支付便利化升级。银联发布的数据显示:多家国际知名酒店受理银联外卡,首批有3家酒店集团旗下总计1169家门店开通受理服务。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负责人高博表示,加快普及网络售票,推广应用电子客票,方便国内外人员持身份证、护照、外国人永居证等多种证件线上购票。积极推动国内主要网约车平台企业拓展支付渠道。

去九宮格共享让新型储能项目量质齐升_中国网

“对于新型储能产品,大家都很看好小班教學,生产热情也很高。但质量好不好,还有待考证。”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表达了对我国新型储能产业的担忧。

张天任在调研中注意到,迄今已有20多个省(区、市)发布了可再生能源项目配建储能相关政策。随着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长,一些问题随之浮现。

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发展势头迅猛。据国家能源局今年1月下旬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其中,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

“虽然目前的装机容量很大,并且仍在持续快速发展,但已投入运行的储能项目利用率还有待提升。特别是发电侧和电网侧,一些储能项目处于待机或部分待机状态。”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徐延铭说。

徐延铭分析,小樹屋出现这种情况,其中一个原因是发电侧和电网侧配置储能项目会增加成本,收益并不高。所以在配置储能项目时,企业会尽量考虑压低成本,导致配置的储能设施质量难以保证。一些储能设施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这不利于新型储能产业形成良性循环。

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会长王理宗表示,总体上来看,大功率新聚會型储能技术还不够成熟,这给储能项目的应用带来一些安全隐忧。

发展新型储能产九宮格业,如何实现质与量齐头并进?王理宗建议,应加强新型储能产业的总体规划,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上马新型储能项目。同时,加大新型储能相关技术研发力度,逐步降低新型储能成本。

在徐延铭看来,应完善新型储能在电力辅助服家教务市场的参与机制及价格体系,确保储能项目能够平等参与市场交易,明确其市场地位;为发电侧和电网侧的储能项目提供电量及电价保障;制定并严格执行新型储能行业标准;建立针对新小樹屋型储能电站的安全评估体系,进行全方位风险评估,确保行业的稳健发展。

“建议建立动态的新型储能市场发展监测机制,对市场需求、产能布局、产量、出货量、成本价格等方面信息进行跟踪,客观判断新型储能供需关系,助力产业不断升级,加强我国新型储能产业核心竞争力。”张天任说。


源头管理保品质 道地药材更地道_去九宮格會議室中国网

加强良种繁育和生产基地建设,鼓励中药材生态种植

源头管理保品质 道地药材更地道(健康焦点)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制定发布全国道地药材目录,构建中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加强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生产基地建设,鼓励利用山地、林地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

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优质中药材的代名词,指一定的药用生物品种在特定环境和气候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高、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

种植是中药材行业的“第一车间”。在种植环节,育种、栽培、采收,时间跨度长且程序繁琐,如何科学规范管理,从源头保障药材品质、訪談保证中药材质量安全?近日,记者赴四川、江西、甘肃等地,调研探访,寻找答案。

良种繁育,从源头保障药材品质

铺膜、下种、覆沙……4月中旬,走进甘肃省陇西县双泉镇胡家门村,层层梯田中尽是忙碌的身影。天气回暖,药农们共享會議室正抢抓农时,开始新一年道地药材黄芪的育苗工作。

“育苗好坏直接关系药材质量,而育苗的关键则在选种。”村民李伟军告诉记者,过去,他总在自家地里育种,采摘、晾晒、选籽,程序多、耗时长,且出苗率低。去年换了政府推荐的新种源,相比过去自己手工拌种,育出的药苗不仅品相好,亩产也提高了20%。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郭兰萍告诉记者,提高种子种苗质量,要在长期的实践和生产中做好研究、利用和保护。2022年,国家药监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其中要求种植基地统一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这是保证药材质量均一性的重要举措。

作为支柱产业,陇西县的中药材年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以黄芪为代表的道地药材种植在这里历史悠久。《本草经集注》记载,黄芪“第一出陇西、洮阳,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些道地药材逐渐出现种质退化、病虫害增加等问题。

“不同于粮食作物,中药材种植不仅要追求产量,更要注重安全性,尤其是道地药材,育种环节更要适应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做到种子道地、基源清晰。因此,道地药材的新品种选育一般通过野生品种驯化和既有品种的提纯复壮来进行。”陇西县中医药研究院院长毛正云说。

道地药材良种选育的周期漫长。“以黄芪种子的提纯复壮为例,选好适合培育的单株以后,进入育苗、移栽、产种环节,3年一个周期,至少需要3个周期性状才能稳定均一,具备通过新品种测试的条件。”毛正云介绍,加之扩繁、推广等,即便一切顺利,也要10多年时间。

锚定良种繁育目标,陇西县与甘肃农业大学、定西市农科院合作,20多年来,成功驯化192个中药材品种,培育黄芪新品种6个,累计向全县大面积推广栽培中药材品种40多个,并制定中药材种子种苗甘肃省地方标准30项,建立种子种苗标准化繁育基地近5000亩,有效解决因盲目引种、种质混杂等因素导致的药材质量下降问题。

标准种植,加强中药材生产质量控制

3月底,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的附子种植基地,地里的附子刚冒出苗,管理员正在检查记录附子的生长情况。布拖县由于地处高原,气候较为寒冷,当地附子生长周期更长,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对中药材生产企业质量控制实行“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生产基地,统一供应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统一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管理,统一种植或者养殖技术规程,统一采购与产地加工技术规程,统一包装与贮存技术规程。

过去零敲碎打、各凭经验搞种植,种出的药材品相参差不齐、产量忽高忽低,收益没有保障,难以形成规模。如今,越来越多地方走出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道路。

在四川凉山,目前已建成符合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中药种植养殖基地两个,即西昌美洲大蠊养殖基地和布拖附子GAP种植基地,逐步建立起中药材规范化种养、采收、仓储、加工、生产等技术、管理、支持体系。

在江西樟树市吴城乡塘下村的梦达中药材种植基地,一株株枳壳树枝繁叶茂铺满山坡,白色小花竞相绽放,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淡淡香味。

农户以土地入股,梦达公司提供中药材种苗、技术指导、收购和销售等,村里成立合作社,负责组织人员培训、基地务工,三方按收益分红,这样的模式带动了更多种植户规范种植方式、提升种植水平。“现在,不光是种苗好了,栽种、剪枝、打药、除草、防冻防虫等,样样有讲究,处处凭技术。”农户张伙如说,比如过去什么枝该剪该留心里没数,现在大家都有了标准的口诀“上剪稀、中剪空、下剪光”,枳壳树长势好,枳壳自然结得又好又多……

土壤是中药材生长和扩繁的基础,发展道地药材,需特别注意土壤的健康管理。“以前种植当归,普遍采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易使土壤板结,降低药材品质。”甘肃岷县当归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室主任郭增祥告诉记者,如今,岷县约10万亩当归使用生物农药进行病害防治,降低农药残留的同时,能够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使土壤保持疏松,当归亩产提高了20%左右。

提高药性,模拟中药材原始生长环境

“整体来看,就质量合格率来说,中药材的质量近年来一直在提高。然而,用现代技术检测质量合格,不等同于中药的药性足、药效强。”郭兰萍说,“中药药性形成是气候、土壤、生物、地形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确保中药材药性,是要长期努力的方向。”

中药资源具有多样性,很多中药材来源于同属不同种的植物,即使是同种来源,不同产区中药講座材的药性和作用也常常不同。比如,以截疟为目的进行种植区划,会以青蒿素含量为依据,青蒿的优质产区在我国的南部;而以解暑热为目的进行种植区划时,则会以青蒿乙素含量为依据,青蒿的优质产区在我国的北部。

郭兰萍告诉记者,中药材还往往具有“顺境出产量,逆境出品质”的特点,其药性的形成和积累通常对生长环境有独特的要求。比如,很多药用植物主要长在林下、山坡地、荒地或教學沙地,一些高温、昼夜温差大的环境反而对提高中药材药性十分有效。

为此,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院士、郭兰萍研究员牵头的科技部重点领域生态农业创新团队,在全国开展了“不向农田抢地,不与草虫为敌,不惧山高林密,不负山青水绿”的中药生态农业研究与实践,提出“拟境栽培”模式,即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尽可能模拟药用植物野生生境,尤其是模拟道地药材原始生境,完成药用植物整个生长发育周期,从而确保中药药性。

在安徽霍山县,野生石斛对生舞蹈教室长环境要求苛刻。《神农本草经》记载“石斛……生六安水傍石上”,其自然繁殖率极低且生长缓慢,再加上长期破坏性的采小樹屋摘,其野生资源一直处于极度濒危的状态。近年来,霍山石斛人工种植极大改善了资源濒危的状况。

除大棚栽培模式外,当地还开展了林下栽培、拟境栽培模式。“中药农业不同于常规作物农业,比方说,人们往往认为杂草抢了土壤的养分,但杂草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对一些中药材的生长是有好处的。”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教授韩邦兴告诉记者,拟境栽培的霍山石斛个头远小于大棚培育的,更接近于本草上描述的外形。目前,石斛的“拟境栽培”在安徽六安地区已示范推广种植2000亩左右。研究表明,在拟境栽培下的石斛,其药用成分含量高,投入成本相对较小,产品价格昂贵,经济效益更高。

“中药高质量发展是个系统工程,发展思路和模式、管理、技术、行业习惯和认知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中药质量。”郭兰萍认为,要进一步完善中药资源动态监测机制,促进珍稀濒危中药材保护和利用,保障中药材稳定供应。大力发展中药材生态种植,促进生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提高中药材质量安全。(记者 杨彦帆 赵帅杰 杨颜菲)

中国标查包養行情准“花开”世界 _ 中国发展门户网-国家发展门户

“在尼日利亚,公司有3名员工被授予酋长头衔。”谈到海外建设,中国铁建中土集团副总经理吕晶告诉本报记者,尼日利亚阿布贾—卡杜纳铁路(阿卡铁路)是第一条按照中国技术标准设计施工的海外铁路,中国技术、中国工人获得了当地的充分认可。

2016年7月,阿卡铁路通车运营,标志着中国铁路技术“走出去”迈出关键一步。就在3个月后,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铁路(亚吉铁路)开通运营,成为中国在海外首次采用全套中国技术标准修建的跨国电气化铁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技术正在融入沿线国家,为当地民众带去便利,获得世界认可。

◆ 规划先行

推动基础建设

4月21日,一列满载着1007吨粮食的列车自吉布提车站发出,驶过吉布提—埃塞俄比亚边境,直达埃塞粮食存储基地。列车之下,是由中国铁建中土集团建设的非洲首条电气化铁路——亚吉铁路。

“这条铁路的建设开创了以铁路全产业链走出去的‘亚吉模式’。”吕晶向记者介绍,这是中国在海外建设的第一条集技术标准、设备采购、融资、施工、包養網监理、运营和管理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中国标准”电气化铁路。“从铁路前期规划到后期发展,我们都做好整体方案,当地政府非常欢迎。”亚吉铁路也因此成为中国技术走向国际的典型示范。

其实早在10年前,中土集团就为埃塞俄比亚做了全国铁路网的规划,并获得对方的认可。吕晶拿出了一本约5厘米厚的非洲铁路网规划集,这本厚厚的规划,不仅为每个国家设计了纵横交织的铁路干线,还对其后期的沿线发展做出了具有前瞻性的方案。

“综合各国经济发展诉求、政治考量、资金情况和与其他国家的互联互通情况,我们会做出一套切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方案。”在吕晶看来,规划先行,可以更好地推动当地基础建设,促进长远发展。

不仅仅是非洲,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亚欧国家,中国铁路技术“走出去”同样取得了实质成果。

安伊高铁是中国在海外建成的首条高速铁路,但包養安伊高铁在投标文件中对设计有明确要求:全部设计采用国际铁路联盟和欧洲等国际标准。

对此,负责项目电气化工程设计的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以下简称铁五院)做好精心准备。铁五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面对全英文的各类国际标准书籍,项目总体组硬是在最短时间内“啃”了下来,用45天就交出无可挑剔的投标报价文件并一举中标。

铁五院董事长、党委书记汤友富对中国高铁技术“走出去”充满信心:“安伊高铁在土耳其的成功实践,说明中国技术正在被世界同行认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我们要进一步坚持融合、吸收、消化、再创新,中国技术能走得更稳、更好、更远。”

◆ 融入当地

共享建设成果

“从投标、初步设计到施工配合、建成通车,整整6年时间。我们付出了巨大努力,也收获了诸多成果。”谈到安伊高铁,汤友富对本报记者说,作为首个由中国企业在海外建成的高速铁路项目,中国技术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其中最宝贵经验就是,中国技术要‘走出去’,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钻进去’,更要‘融进去’。”

欧洲标准注重过程控制,中国标准注重结果运用。设计理念、工作习惯、审核流程的不同,曾让设计工作一波三折。铁五院相关负责人回忆说:“158公里的高铁线路,有90多公里的反复修改设计。一次,业主对一个变电站位置的变更,我们的设计人员修改设计前后有10余次。”

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设计人员坚持“感情融进去带动技术融进去”的工作理念,有意识地把中国高铁设计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与当地分享,用事实展示中国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随着一个又一个技术问题的解决,土方越来越多地开始接受中国的设计理念,认同中国的技术实力,他们对铁五院设计师表示,“原来我们推崇德国的技术,现在觉得中国人很棒。”

在融入当地生活的同时,中国企业更加注重承担社会责任,让中国技术为当地百姓带去实实在在的好处。

亚吉铁路连接着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两国首都,被当地百姓称为友谊之路、民生之路、繁荣之路。吕晶向记者讲了一个有包養網趣的小故事:“埃塞俄比亚有一个小伙子,因为家里穷,女朋友家一直不同意他们结婚。后来,小伙子经过培训,到亚吉铁路来工作,女方家竟然很愉快地同意了他们的婚事。”

据吕晶介绍,亚吉铁路大量雇佣当地员工,提升当地就业水平。项目上场中方员工累计1000余人,埃塞当地员工1.5万多人,吉布提当地员工3000多人。同时,公司还组织当地员工到中国进行3-5个月的技能培训。“这些员工回国后都成了骨干。”吕晶说。

◆ 标准对接

促进互联互通

“一带一路”在连接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通过数据的联通、信息的联通、技术的联通实现相关国家的标准对接,用“软联通”促使“硬联通”的高效运转,让各国都能分享经济发展的红利。

老挝、斯里包養網兰卡、吉尔吉斯斯坦、古巴,这些国家都在使用中国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中国的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AVS)正逐步走向海外市场。

“中国的科技企业和科研工作者一定要积极参与一些国际会议和国际标准的制订。只有这样,中国的产品才能更好融入海外市场。”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学院王国中教授从2002年起参与AVS标准研发,他认为,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春风,AVS这样的中国自主标准也将迎来更好的前景,未来,他们将进一步把AVS标准推向全球。

“其实,各国工程建设标准背后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吕晶向记者介绍,以铁路技术为例,中国和欧洲对铁路设计有不同的技术标准,但随着工作的深入,技术人员们发现,无论是中国标准还是欧洲标准,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中国包養标准丝毫不比欧洲标准低,而且我国铁路建设得多,实践经验丰富,标准的实用性、适用性更强。”

中国的技术标准也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印证。“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会把中国标准与当地情况进行结合。”吕晶向记者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案例:在修建阿卡铁路时,最初谈判结果是要“采用中国标准(不低于国际通用标准)”。在实际执行中,来自意大利的监理公司发现,采用中国标准实际测算与国际标准结果一样,从这之后,合同才改为“采用中国标准”。

“通过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对接,技术的输出门槛会降低很多,才能更好地实现设施联通和互联互通。”吕晶说,“中国技术的海外应用为中国标准敲开了国际化的大门,而标准对接为中国技术走出去增添了一双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