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批复《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规划》范围包括长江经济带和长江流域的陆域国土、内水,以及有关领海,对长江经济带和长江流域国土空包養網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等各类活动进行总体引导和管控,为其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
《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已经国务院批复。作为首部经国务院批准的流域性国家级国土空间专项规划,《规划》对长江经济带和长江流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等各类活动进行了总体引导和管控。
自然资包養網源部空间规划局副局长苗泽介绍:“《规划》具有开创性、战略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对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也将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挥重要作用。”
涉及长江流域1173个县级行政区域
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长江流域是一个整体,沿江各地共饮一江水,是一个生态共同体。此次《规划》从长江经济带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着眼,范围包括长江经济带和长江流域的陆域国土、内水,以及有关领海。其中,陆域面积240万平方公里,包括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全域,以及长江保护法规定的长江流域其他8省份的相关县级包養行政区域,共计1173个县级行政区域。
作为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规划》推动形成承载多种功能、区域协调发展的云贵川渝区域、长江中游地区、长江三角洲区域三大主体功能综合布局。
苗泽介绍,这是统筹考虑区域内人口、资源、产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要素配置,基于耕地包養網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成果做出的安排。将推进分布式构建相对完备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系统调整区域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结构和布局,在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协调解决空间矛盾冲突;确定区域性差异化综合措施,促进开发和保护有机结合,支撑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到2025年,长江大保护格局基本形成
《规划》实施过程中如何统筹发展与安全?苗泽介绍,《规划》对长江经济带和长江流域提出了筑牢空间安全底线的要求,明确了推动空间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指引。
在坚守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地质安全、防洪安全等安全底线的基础上,《规划》提出,到2025年,长江大保护格局基本形成,江湖关系明显改善;到2035年,全面建成健康安澜、生态优美、协调联结、繁荣宜居、特色彰显的黄金经济带。
多道“安全线”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据了解,到2035年,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9974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9845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80.66万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7.97万平方千米以内;用水总量不超过国家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2783.5亿立方米。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地质灾害、洪涝、森林防火等风险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
如何实现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黄金经济带的目标?《规划》对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进行了系统安排。苗泽介绍,对于发展农业,《规划》要求因地制宜打造优质高效现代化农业空间,支撑长江流域建设成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示范区。对于不断提升国土空间宜居性水平,《规划》要求落实国家重大战略要求,畅通城市群、都市圈和中心城市间网络联结,促进区域人口、资源、产业、基础设施等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合理保障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空间,促进山水人城和谐相融,塑造发展新优势。
对于加强生态保护,《规划》明确,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严格落实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指标,以流域和包養網價格区域为单元实施江湖源头、冰川冻土、河流湖泊、森林湿地、河口海湾等保护修复,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示范带。
“《规划》是对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安排,是有关地方编制实施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依据,具有严肃性权威性,必须严格执行。”苗泽表示,要落实《规划》实施各级行政主体责任,加强区域内相关规划的衔接和约束,健全国土空间管控机制,强化《规划》实施部门指导监督,健全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3
没青春没收入
她被束缚在没有爱的“家”里
回到南宁后,蓝先生帮周女士安顿了生活,就回武鸣了。只有在需要周女士时,蓝先生才会从武鸣到南宁市中心与她约会。周女士说,她原本想回酒店工作,但酒店方面说她辞职后已经又招了新员工接替了她的工作,她没能再到酒店工作。
没有人介绍,周女士几乎找不到工作。没有了收入来源,她只能靠蓝先生接济。她原本只是想依靠蓝先生,但没了工作,她对他变成了依赖。蓝先生每月给她几百元基本生活费用,对她平日的生活从不过问,只有在到南宁约会时,他们才会聚在一起说说话。蓝先生一走,周女士又陷入了孤独当中。蓝先生每月给的钱,付完房租之后就没剩多少了,周女士只能到处打零工,给别人做清洁家政赚外快。“我本以为找到了一个家,可又重回到最初的孤独和绝望当中,特别难熬。”周女士说,蓝先生只有在需要时才找她,其他时间从不理她包養,这让她内心很不安,两人还经常为此吵架。
为了安抚周女士,2015年,蓝先生在南宁买了一套房,一起去看房时,蓝先生说会在房产证上写两个人的名字。当房产证拿到手之后,周女士才发现,房产证上只有蓝先生的名字。蓝先生对此的解释是,不管写谁的名字,都是给她住的。但他也加了一个条件,就是只要两个人在一起,这房子就归她住。
从2007年认识到现在,周女士和蓝先生已经纠缠10年,在这10年里,蓝先生以前说过的承诺都没有兑现,对她现在的状况也漠不关心。周女士说,她知道蓝先生不可能给她婚姻。去年,她想离开蓝先包養網生,蓝先生也没有丝毫包養挽留,只是对她说,如果她去找别的男人,那她必须搬出现在的住所,如果继续跟他,这房子继续给她住。
“我觉得他就是这样控制我包養,以前他让我辞职,我没有收入,他就每月给我点钱;我没了住所,他又拿这套房子来套住我。”周女士说,她很后悔当初自己的选择,因为自己想要找一个依靠的念头太强烈,结果自己变成了一个只能依赖别人生活的人。她包養網在老家隆安有房子,但她没脸回去住。现在发生了这样的事,她更没勇气回去了。
周女士现在每天拼命地工作,在很多家政公司求职,只要有活干,她就出工。周女士说,她就是想多挣钱,哪天自己有能力租房子住了,她就搬离那里,过自己的生活。
制图:蔡华伟
两孩妈妈敖元淑
社区帮我找了离家近的工作
本报记者 杨文明
1986年出生的敖元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小儿子出生4个月,她就开始出来工作——“不工作,尿不湿的钱哪来?”
尽管老公每天熬夜去工地打工,但因为孩子的到来,敖元淑觉得2017年很幸福。丈夫每天200块钱的打工收入,是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
老二太小,敖元淑既想照顾孩子,又不得不找份工作。“幸好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包養为我提供了过渡性就业辅助,上班的地方离我家步行也就两三分钟,工作时间也相对灵活,关键上班的时候可以带孩子。”
敖元淑的工作,主要是负责连心公益互助店里服装、鞋子的清理、销售。这些衣物来自热心人士的无偿捐赠,低价销售给有需要的人。“一件衣服或一双鞋也就10元左右,多了每天能卖200多。”
大多数时候,她都会背着不到一岁的儿子去附近的户外劳务市场售卖衣物。“最近太冷了,孩子手脚都皲了,就带着孩子在店里,每个月能领到1000多补贴,对家里帮助也挺大。”
敖元淑的家乡在贵州盘州,小学毕业后来到昆明打工,如今已经有15年,昆明是她第二个家。“但终究要回去的,家里老人年纪大了,我们还要回去照顾老人的。”
敖元淑爱笑,却也不是没烦恼:“老大英语不太好,本来想给他报个英语辅导班,但太贵负担不起,就想给他买台电脑自己学,但钱不够只能等明年。”
敖元淑的2017,她说,总体上挺幸福。
编者按:2017年正在向我们挥手作别。每个人的2017年,都有着别样的故事与回忆。
十九大报告指出,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这一年来,大伙儿都过得怎么样?衣食住行有啥变化?是否有充实的获得感?对于来年和今后,又有哪些期许?本版与本报“碰碰词儿”工作室合作,通过6个人物的故事,盘点2017,展望2018。
农村小伙孟宝磊
城里也能有咱的一个家
王汉超 霍亚平
“新车到手啦,第二个愿望终于实现。”手拿新车钥匙,孟宝磊格外高兴,这是今年他送给自己的第二件“礼物”。
7年前,来自河南周口的农村小伙孟宝磊从部队退伍,只身一人来到郑州,“没活干的时候穷得啃馒头、喝凉水,有几次都想回老家,但混不出个样子咋有脸回去见爹娘?”忆往昔,他百感交集。
靠着农村孩子的勤快和憨厚,孟宝磊被郑州的一家舞蹈学校看中。因为能力突出,不久便被委以重任做管理层的工作,他十分珍惜,所以干得很卖力。
工作稳定,收入不错,2包養016年春节,亲戚朋友都张罗着给孟宝磊介绍对象。他与一个女孩相处甚欢,但到了谈婚论嫁时女方家长一打听男孩没房,便让女儿撤了。
“这对我的打击太大了,想要在郑州成家立业,我必须买一套房子。”今年年初东拼西凑,买了套90平方米的房子,这是他在郑州送给自己的第一件“大礼”。手捧新房的钥匙,这个身高一米八的农村娃,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以前想都不敢想,这个城市会有我的一个家。”
简单装修,他把母亲接到郑州和自己一起住,“有一次我出差很晚了才到家,看到母亲做了一桌子饭菜等我,我觉得特别幸福。”对于从农村来城市打拼的孟宝磊来说,家就是一个避风港。
谈及2018年的愿望,孟宝磊笑了:“30岁还单身,希望能早日遇见她,一起打拼我们的未来。”
创业青年李蔚然
回国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
本报记者 杨文明
2008年从北京邮电大学毕业,李蔚然进入一家总部位于深圳的世界500强企业,从深圳到非洲、拉美,一干就是8年。8年后,他放弃百万年薪选择回到云南。他说:“这算是回归吧。”
回归的是家庭。“过去在国外跟国内有时差,和家人联系特别不方便。”回到云南,李蔚然终于能包養網多些时间陪伴家人,“我和妻子在计划要小孩,回到国内,照顾起来更方便。”
回归的是家乡。回到云南,李蔚然将创业的方向选定为高原特色农业。“家乡有这么好的环境和资源,农民生产了这么好的绿色产品,我想将他们的产品和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市场联系起来。”
回归的更是梦想。“回来后,终于能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不是单纯地完成工作。”因为创业,回到了家乡的李蔚然能陪伴家庭的时间依然有限,他说自己大多数时候都在没有电话信号的村庄,“创业选择了做农业,总得了解农产品市场。”
“创业需要人才,在永胜招募足够数量合适的人才很难;但再难,我也希望带动家乡的发展。”尽管现在更多时间待在丽江市永胜县,李蔚然坦言自己未来可能还是会把公司部分业务放在昆明。“等事业相对稳定了,还是希望多在昆明陪伴妻子,毕竟未来还要考虑孩子教育。”
旅游达人赵晶晶
两条地铁线直通家门口
王汉超 霍亚平
今年是赵晶晶工作的第十三个年头。大学毕业后,她回到河南郑州老家工作。“过去的一年,太多变与不变,但我的生活依然美好。”
作为土生土长的郑州人,赵晶晶亲眼见证了家乡的变化。
交通变了。这两年,郑州两条地铁线路直通自己家门口,还有7条地铁开工建设,“郑州城区三环全程高架,上下班也不太堵车了,周末坐上城铁去开封鼓楼吃夜市,再坐郑徐高铁到南京看看,去上海外滩转转,别提多得劲。”
环境变了。过去冬天一到,“天天不开窗,出门戴口罩”。在赵晶晶看来,“这两年的蓝天明显多了,尤包養網心得其是今年冬天,有时候天蓝得像一幅画”。
观念变了。今年,赵晶晶带薪休假领着全家去了趟越南旅游,“白天我们在大海边漫步,晚上躺在沙滩上看星星。”赵晶晶收入来源主要是工资,除了孩子的教育和日常的消费,还能存三四万。“消费观念不一样了,有假期我们就全家出去旅游。”
家乡一直在变,赵晶晶既兴奋又心安,因为家人、朋友和同学生活在同一个城市,没变的亲情和友情,让她感到温暖。2018年,赵晶晶的愿望是给父母买一套房子。“希望房子周边的交通便利一些,医疗方便一点,老两口辛苦了一辈子,想让他们安心地度过晚年。”
手机维修师李刚强
上月到手就有一万九,哈哈
本报记者 巩育华
2017年对“北漂”李刚强来说,可谓幸运年——他的收入再创新高,光上个月到手就一万九;今年38岁的他还当了爸爸,朋友们打趣他“老来得子”,他一脸憨笑,看得出很幸福。
李刚强,陕西人,来北京13年了,先是在手机公司做手机维修,今年3月加入闪修侠,满北京跑,上门修手机,“比以前赚得多,也更奔波,没办法,赚奶粉钱嘛!”他笑声爽朗,“我的业绩一直全国前五,手艺好,没办法,哈哈。”用户喊他“大侠”的时候,他最受用。没单子的时包養網比較候,他就在地铁里找个角落坐下,“打打游戏,或者和儿子视频,这一小会儿属于我自个儿。”
添了孩子,李刚强家今年开支不小。他把妻儿送到山西丈母娘家,隔几个月看望一次。当孩子隔着屏幕,突然学会叫爸爸的时候,是他今年最开心的时刻,有点想落泪。
李刚强说,现在上医院也方便,老家有合作医疗,在北京能走异地医保。但他平日还是很注意,每天早起喝一杯温水,出门看天气预报,他开玩笑说“惜命”,但其实是不想耽搁,“钱基本够用,但有30万存款的话,心里会比较踏实。”
“北漂不是我们的梦想。”说起房子,李刚强有些遗憾。2006年,同事撺掇他去燕郊买房,他一犹豫就再也没追上房价上涨的列车。李刚强2018年的心愿是在西安买套房,“我父母在西安,等孩子上小学了我们也回西安”。
钟情网购的韩屹
最感谢的人是外卖小哥
本报记者 孟思奇
刚刚过去的“双12”,北京姑娘韩屹的战利品又堆成了小山。和“双11”相比,她稍微克制了一些,这次“只买了七八件东西”。
不光在购物节,韩屹每天雷打不动的习惯就是捧着手机买买买。韩屹每天5点半下班,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叫外卖。她知道怎么订餐才能抢到最大的红包,哪个平台能获得更多的优惠。慢慢地,她成了所有外卖平台的VIP用户。
2017年,韩屹最感谢的人就是外卖小哥。过去外卖不发达的时候,韩屹也做饭。有了外卖,她每个月做饭次数几乎为零。韩屹的办公室在3层,没有电梯。有一次,外卖员迟到半个多小时,还打电话让她下楼去取,韩屹挺生气,说:“去不了,你送上来吧。”当外卖员气喘吁吁地把餐递到韩屹手里时,她才发现外卖员是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当时我就后悔了。”
从此,韩屹每次取外卖都自己下楼,刮风的时候给他们几块钱小费,天气热的时候给他们带杯水。
明年,韩屹的目标是有个健康的宝宝。所以,她最近减少了叫外卖的次数,一是为了节省开支,二是练习做饭,为当妈妈做准备。不过,她也觉得当妈是个挑战,过去帮同事网购母婴产品,总觉得质量参差不齐,“挂个婴儿两字就价格高几倍。”她希望将来婴儿产品能够有统一的价格标准和更多的监管,让自己买买买时更安心。
新华社长沙4月23日电 题:龙先兰“成名”史
新华社记者丁锡国、张玉洁
4月17日,作为学员代表,十八洞村村民龙先兰走上当地一所大学承办的培训班开学典礼发言席。他要在这里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知识。
4月16日,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龙先兰打开蜂箱清理掉落的蜂巢。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今年34岁的龙先兰,读到小学就辍学了,是这个“明星村”精彩故事的“戏眼”。取材于这里的几部艺术作品中,没有“龙先兰”的名字,但都有他的影子。许多创作者试图通过讲述他的故事,展现一个特殊群体摆脱物质和精神贫困的艰难历程。
恶名
龙先兰最轰动之举,是硬闯副省长主持的会场。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贫困群众,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那一年,全村人均收入1668元,近六成村民生活在贫困线下。
这是4月15日拍摄的湖南湘西包養平台推薦十八洞村梨子寨(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1个多月后,花垣县委派出的精准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进村第4天,湖南省一位副省长前来调研,正向扶贫队队长了解情况时,突然,龙先兰喷着酒气,闯进会场,嚷道:“省长,扶贫队来了,可我还没饭吃,没老婆!”
总书记到村子的时候,龙先兰正在外地打工。他猜想,这次一定可以分到很多钱,便匆匆赶回村子。没想到,回村待了些日子,连一分钱也没到手。干脆,他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
龙先兰啥都不怕,因为,他啥都没有。
他是孤儿。原本,他有一个完整的家庭:父亲,母亲,还有一个妹妹。但从他十二三岁起,不幸一个接着一个。先是母亲改嫁,她实在无法忍受爱喝酒、爱骂人的丈夫,儿子多次哭着劝她别走,可没能改变她的去意。1年后,父亲病故。又过了2年,妹妹意外溺亡。
母亲离去,龙先兰成了“野孩子”。父亲去世后,便彻底没有了管教。失去妹妹,他的世界一片灰色。他开始封闭自己,也在伤害自己。十六七岁的孩子,开始像个大人喝闷酒。有酒,他必醉,醉后,不管什么地方,倒头就睡。只要手里有点钱,就买肉吃、买酒喝。花光了,就向别人伸手借。邻居们经常能听到他歇斯底里地喊着什么。
村里人都知道,他心里苦,可怜他,又气愤于他破罐子破摔的样子。
许多村民躲避他。提起他,有些人就摇头,村干部就头痛。
2014年,村“两委”决定,集中使用产业扶持资金,发展猕猴桃产业。他对一些村民说:那是骗人的,上级拨下来的钱,都让当官的吞了。气得村党支部书记差点和他动手。
“我怕醒过来,一醒就烦。为什么我的命这么苦?为什么我没人疼没人爱?”龙先兰说,“那个时候,我是一堆烂泥,一文不值。”
正名
龙先兰闯进会场,包養網副省长让他带路,到家里看看。屋顶多处瓦片破了,雨水漏进屋子,砸出10多个小坑,地面上长满青苔;碗筷、衣服、鞋子、袜子堆放在一起。
看了一圈,副省长说:“小伙子,你身强力壮,长得这么精神,为什么没有饭吃、没有老婆?我给你找到原因了。因为你懒。”
副省长特意嘱咐扶贫队队长龙秀林:像这样的重点人物包養網比較,要重点关注。
扶贫队5名队员和5户生活最困难、工作难度最大的村民一一结成了对子。龙先兰成为队长的帮扶对象。
4月16日,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龙先兰一家在做早餐。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龙先兰时年27岁,在当地人眼里,早就到了该结婚的年纪。当时,全村有30多个“光棍汉”,扶贫队把他们的“脱贫”“脱单”问题一块放在了心上。
2014年,重庆秀山县一个女子嫁到了十八洞村,她有个表妹,也愿意嫁过来。龙秀林就想把龙先兰和她撮合撮合。本以为小伙子比较帅气,又点了头,事情会八九不离十,没想到被女方拒了。媒人传回话说,女方嫌他又穷又懒,还没有父母。
龙秀林一听来了气:“谁说他没有父母?我的父母就是他的父母,我就是他的大哥!”
这包養網心得话,龙先兰听到了,但他一点也不相信,觉得龙秀林只是随口一说。
当年除夕,龙先兰跟着龙秀林到了他父母家,一大家子人,都把他当成自家人,热热闹闹吃了团圆饭。临走,龙秀林的母亲还给他带上二三十斤腊肉、香肠,又硬逼着他收下1000块钱红包。
这是2020年10月25日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拍摄的龙先兰一家。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龙先兰流泪了,跪在地上给老人磕头,多年来第一次喊了一声:“娘!”
村里人很快知道,龙先兰是扶贫队队长的兄弟了。他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压力。
在扶贫队安排下,龙先兰和几个村民到当地一家农校学习养殖、种植技术。他是学习最认真的学员。学习完他想创业,但没有本钱。还是龙秀林出钱,帮他在县城租了一处农贸市场的门面卖鱼,但生意做了1个月,就坚持不下去了。龙先兰着急,又到长沙等地打工。直到有一天,他接到龙秀林的电话:“回来吧,学习养蜜蜂,这个可能适合你。”
十八洞村群山环绕,蜜源多,质量好,但村民不会养蜂。龙秀林牵线,让龙先兰跟着外地的养蜂大户学习,又协调贷款2万元。靠养蜜蜂,他赚到了“第一桶金”:5000元。
“开始那一段真不顺利,但不管什么事,只要我想干,大哥都给我出主意,支持我、帮助我。”龙先兰说。
美名
“孤儿不孤全村个个是亲人;贫困不贫苗乡处处见精神。”
龙先兰家门上大红的喜联,从2017年年初成婚那天起,一直挂到现在。
扶贫队队长龙秀林回到十八洞村看望龙先兰一家,手中抱着龙先兰的女儿龙思恩(2020年10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扶贫队进村后,发动村民搞特色种植、乡村旅游、劳务输出、苗绣……全村人的日子都在一天天变好,“光棍汉”也在陆陆续续“脱单”。
2015年下半年,扶贫队组织了一场相亲大会。龙先兰不爱说话,又没有才艺可展示,一口气做了18个俯卧撑。邻村姑娘吴满金动了心,两人当场牵了手。可姑娘的妈妈知道后,坚决不答应。她的娘家是十八洞村的,了解他的底细。
龙先兰很受伤。龙秀林劝他:“你现在是能赚点包養網心得钱了,但你原来那些坏毛病一年半载能改掉?人家不相信,可我相信你。你把养蜂的产业继续做大做强,年底我和你嫂子去做满金家的工作。”
龙先兰(左一)和吴满金(左三)婚礼现场(2017年1月摄)。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龙先兰、吴满金的婚礼是一场十里八乡都不曾有过的热闹婚礼。县里领导、扶贫工作队、全村人都来道喜祝贺。看着满脸幸福的一对新人,不少老人直抹泪。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可怜又“扶不上墙”的孤儿能有今天。
2016年,十八洞村脱贫摘帽,成为“明星村”。龙先兰浪子回头,成了新闻人物,多次登上荧屏和舞台。许多人希望听到他的故事。
目前,养蜂是龙先兰主要收入来源,每年毛收入在40万元左右。2019年,他在县城买了新房子,之后,又买了吉普车。
去年,龙先兰在村边峡谷里建设了一处游泳池。受疫情影响,当年收入只有几万元,但通过旺季时1天1000多人的客流量,他仍然看好这个新项目。
“冬天要有冬天的事做,夏天要有夏天的事做。”龙先兰说,“我现在有女儿了,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
去年3月,龙先兰当了父亲,女儿取名龙思恩。
如今,儿时的伙伴都羡慕他、佩服他,羡慕他的幸福日子,佩服他积极向上的精气神。
2020年,十八洞村人均收入增长到18369元,是2013年的11倍。“光棍汉”脱了贫,绝大多数也脱了单。在今年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十八洞村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施金通说:“十八洞是精准扶贫的‘示范’,也要力争成为乡村振兴的‘模范’。”
原标题:警惕多地贫困区发生骗婚!
新华社电 将虚构身份信息的女子介绍给贫困农村单身男子,以订婚购买首饰、衣服、手机等名义,索要几万元至十余万元不等的彩礼。结婚后女子以各种理由离开,携款潜逃。
“包養網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随着公安机关对人贩子买卖婚姻的严厉打击,“花钱买媳妇”现象大大减少。但是,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做媒”的旗号,针对贫困地区特别是山村大龄男青年开展有组织、分工明确的骗婚,甚至形成地下产业链。
记者近日从多地公安机关获悉,相关案件频发,仅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不完全统计,今年已立案数十起,另有大量线索在追踪。
收取彩礼十余万元,婚后以各种理由携款离开
湖北武穴男青年小郭30多岁依旧单身,家人很包養網 花園着急,通过媒人介绍他相亲。
在当地一名农民家中,小郭见到五六名年轻女子。媒人王某某对小郭说:“这几位姑娘你相中哪个告诉我,我来牵线。”不久,王某某反馈消息:“准备好彩礼钱再来,等我通知你们见面就可以结婚了。”
彩礼钱要价11万元,小郭父母分四批给王某某送了10.8万元,并置办了新婚家电家具。很快,小郭与这名女子结婚了。
没多久,女子以“想回家看看”“爸爸病了”“奶奶不行了”等理由多次提出要回家。小郭的父母不放心,打电话给王某某,王某某称女子会回来,并让小郭父母出路费。然而,离开后,这名女子再也没有回来。反复催问王某某无果,小郭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骗局,于是报警。
这并非王包養網某某首次作案。据武穴市公安局介绍,安徽省舒城县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日前来到这里,提出协助办理结婚诈骗案,其中一名多次行骗的嫌疑人信息直接指向55岁的王某某。
武穴市公安局刑侦大队三中队中队长钟贫贵介绍:“王某某曾于2012年12月涉嫌同样罪名被打击处理。之后她变得更为狡猾,在后来的涉案中不承认参与组织‘骗婚’,坚称是‘做媒’。”
在不断发现王某某涉及多起诈骗案的过程中,警方抓获了与其来往密切、化名为“赵显彭”的云南籍女子陈某某等团伙成员。清查物品时发现,陈某某包里有一张写着身份证号码的纸条和一张担保书,内容是大法寺镇某村青年李某和“金兰”结婚,为彩礼费要梅某某等人担保等。经查,年龄和名字均为虚构的35岁云南德宏籍人员金某某,就是女子“金兰”。
经审讯,金某某交代了其伙同王某某、陈某某、梅某某等人诈骗李某十万余元的犯罪事实。
有组织分工施骗,骗婚女可分3万至5万元
警方介绍,这类诈包養骗团伙多选择中部山区、贫困地区的大龄未婚男青年作为目标。
据了解,在多地骗婚案中,每户受害者被收取彩礼6万元至14万元不等。参与诈骗的女子多是无固定职业的社会闲散人员,她们被组织者许以高额报酬参与诈骗。
据部分诈骗团伙成员交代,为防止被骗对象“找上门来”,骗婚者的姓名、籍贯等多是虚假信息。有的甚至假扮外国人,因为跨国身份不好核实,方便“圆谎”。
办案人员介绍,这类骗局的套包養網路如下:有人负责在各地寻找“猎物”,以“说媒”方式骗取信任;等受害人“上钩”后索要高额礼金;“新娘”在婚后找各种理由与男方发生矛盾,携款潜逃;当受骗者找“介绍人”解决问题,则以“只负责做媒”“夫妻矛盾应自行协商”等理由摆脱干系,逃避警方打击。
据悉,诈骗来的钱财,参与相亲的女方一般可以分得3万至5万元不等。
骗婚令一些贫困户陷入更深贫困,应加强全面治理坚决打击
记者调查了解到,骗婚案中收取的6万元至14万元彩礼,对于多数以种地作为唯一收入来源的受骗者家庭来说,往往意味着多年省吃俭用的积蓄,有的家庭甚至因此背上巨额债务。钟贫贵介绍,近年来,中部山区甚至部分贫困地区接到此类报警明显增多,部分贫困户因此陷入更深的贫困。
办案民警表示,打击此类骗婚难度不小。一方面,骗婚人员多是以“做媒”的身份进行诈骗,有些还通过网络、电话等途径找到不知情者牵线,并在警方介入后坚称自己没有从中获益,相关证据不易锁定;另一方面,参与骗婚的女子并不是在收取礼金后直接失踪,而是会与被骗人员生活一段时间,造出“性格不合”“婚姻破裂”等现象,难以定性。
武汉大学城市安全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尚重生说:“犯罪分子利用偏远地区群众警惕性较低、爱面子不愿报警的特点布设骗局,影响极为恶劣。相关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严惩此类行为,形成震慑。也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知晓此类骗局的存在。同时要注意办理正规的结婚手续,在法律上保护自身权益。”
中新社福州3月4日电 题:中央一号文件直指“高价彩礼” 如何包養防止“因婚致贫”?
中新社记者 龙敏
“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这是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包養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的新要求。
将专项治理高价彩礼问题纳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遏制“天价彩礼”、防止“因婚返贫致贫”话题进入官方视野。如何不让“结个婚掏空家底”?来自乡村的全国人大代表们纷纷建言,希望早日告别“望婚兴叹”。
资料图:新人在婚姻登记处外拍照留念。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岐厝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曾云英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包養網难以承担‘高价彩礼’‘天价彩礼’,成为一些农村家庭遭遇的难题。”曾云英在长期基层工作调研中发现,如今结婚门槛越来越高,结婚时女方家庭索取的彩礼动辄二三十万元(人民币,下同),五六十万元也屡有所见,彩礼和房子、车子成为普遍家庭不可承受的重担,结个婚掏空家底。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宁德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后门坪村党支部书记雷金玉认为,“高价彩礼”“天价彩礼”等社会现象不仅侵蚀社会风气、颠覆公序良俗,而且导致“因婚致贫”“因婚返贫”现象,加剧了农村家庭养老风险,影响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危及乡村发展。
因应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新要求,曾云英提出,要弘扬婚姻新风,告别“望婚兴叹”的窘境。
雷金玉建议,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让青年真正成为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引领者、包養平台推薦宣传者;抓基层建设,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强化村集体的监督作用。
从农村进城打拼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福州佳好佳清洁服务有限公司项目班长侯艳梅认为,应总结推广各地婚俗改革试点的经验成果,建立健全移风易俗长效机制;通过村规民约对红白喜事进行规范,约定彩礼、酒席的标准,遏制农村竞相攀比彩礼的情况。
曾云英建议,各地各级相关部门联合向社会发出倡议书,遏止高额彩礼;开展“推高彩礼不可取,伤风违法害子女”普法宣传教育;举办“文明家庭”“最美新娘”“致包養網比較富明星”“媒介能手”等系列活动,使婚姻新风成为民众自觉行动,减轻结婚带来的负担,消除结婚致贫返贫的风险。
3
没青春没收入
她被束缚在没有爱的“家”里
回到南宁后,蓝先生帮周女士安顿了生活,就回武鸣了。只有在需要周女士时,蓝先生才会从武鸣到南宁市中心与她约会。周女士说,她原本想回酒店工作,但酒店方面说她辞职后已经又招了新员工接替了她的工作,她没能再到酒店工作。
没有人介绍,周女士几乎找不到工作。没有了收入来源,她只能靠蓝先生接济。她原本只是想依靠蓝先生,但没了工作,她对他变成了依赖。蓝先生每月给她几百元基本生活费用,对她平日的生活从不过问,只有在到南宁约会时,他们才会聚在一起说说话。蓝先生一走,周女士又陷入了孤独当中。蓝先生每月给的钱,付完房租之后就没剩包養多少了,周女士只能到处打零工,给别人做清洁家政赚外快。“我本以为找到了一个家,可又重回到最初的孤独和绝望当中,特别难熬。”周女士说,蓝先生只有在需要时才找她,其他时间从不理她,这让她包養網内心很不安,两人还经常为此吵架。
为了安抚周女士,2015年,蓝先生在南宁买了一套房,一起去看房时,蓝先生说会在房产证上写两个人的名字。当房产证拿到包養平台推薦手之后,周女士才发现,房产证上只有蓝先生的名字。蓝先生对此的解释是,不管写谁的名字,都是给她住的。但他也加了一个条件,就是只要两个人在一起,这房子就归她住。
从2007年认识到现在,周女士和蓝先生已经纠缠10年,在这10年里,蓝先生以前说过的承诺都没有兑现,对她现在的状况也漠不关心。周女士说,她知道蓝先生不可能给她婚姻。去年,她想离开蓝先生,蓝先生也没有丝毫挽留,只是对她说,如果她去找别的男人,那她必须搬出现在的住所,如果继续跟他,这房子继续给她住。
“我觉得他就是这样控制我,以前他让我辞职,我没有收入,他就每月给我点钱;我没了住所,他又拿这套房子来套住我。”周女士说,她很后悔当初自己的包養选择,因为自己想要找一个依靠的念头太强烈,结果自己变成了一个只能依赖别人生活的人。她在老家隆安有房子,但她没脸回去住。现在发生了这样的事,她更没勇气回去了包養網。
周女士现在每天拼命地工作,在很多家政公司求职,只要有活干,她就出工。周女士说,她就是想多挣钱,哪天自己有能力租房子住了,她就搬离那里,过自己的生活。
制图:蔡华伟
两孩妈妈敖元淑
社区帮我找了离家近的工作
本报记者 杨文明
1986年出生的敖元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小儿子出生4个月,她就开始出来工作——“不工作,尿不湿的钱哪来?”
尽管老公每天熬夜去工地打工,但因为孩子的到来,敖元淑觉得2017年很幸福。丈夫每天200块钱的打工收入,是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
老二太小,敖元淑既想照顾孩子,又不得不找份工作。“幸好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为我提供了过渡性就业辅助,上班的地方离我家步行也就两三分钟,工作时间也相对灵活,关键上班的时候可以带孩子。”
敖元淑的工作,主要是负责连心公益互助店里服装、鞋子的清理、销售。这些衣物来自热心人士的无偿捐赠,低价销售给有需要的人。“一件衣服或一双鞋也就10元左右,多了每天能卖200多。”
大多数时候,她都会背着不到一岁的儿子去附近的户外劳务市场售卖衣物。“最近太冷了,孩子手脚都皲了,就带着孩子在店里,每个月能领到1000多补贴,对家里帮助也挺大。”
敖元淑的家乡在贵州盘州,小学毕业后来到昆明打工,如今已经有15年,昆明是她第二个家。“但终究要回去的,家里老人年纪大了,我们还要回去照顾老人的。”
敖元淑爱笑,却也不是没烦恼:“老大英语不太好,本来想给他报个英语辅导班,但太贵负担不起,就想给他买台电脑自己学,但钱不够只能等明年。”
敖元淑的2017,她说,总体上挺幸福。
编者按:2017年正在向我们挥手作别。每个人的2017年,都有着别样的故事与回忆。
十九大报告指出,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这一年来,大伙儿都过得怎么样?衣食住行有啥变化?是否有充实的获得感?对于来年和今后,又有哪些期许?本版包養網價格与本报“碰碰词儿”工作室合作,通过6个人物的故事,盘点2017,展望2018。
农村小伙孟宝磊
城里也能有咱的一个家
王汉超 霍亚平
“新车到手啦,第二个愿望终于实现。”手拿新车钥匙,孟宝磊格外高兴,这是今年他送给自己的第二件“礼物”。
7年前,来自河南周口的农村小伙孟宝磊从部队退伍,只身一人来到郑州,“没活干的时候穷得啃馒头、喝凉水,有几次都想回老家,但混不出个样子咋有脸回去见爹娘?”忆往昔,他百感交集。
靠着农村孩子的勤快和憨厚,孟宝磊被郑州的一家舞蹈学校看中。因为能力突出,不久便被委以重任做管理层的工作,他十分珍惜,所以干得很卖力。
工作稳定,收入不错,2016年春节,亲戚朋友都张罗着给孟宝磊介包養绍对象。他与一个女孩相处甚欢,但到了谈婚论嫁时女方家长一打听男孩没房,便让女儿撤了。
“这对我的打击太大了,想要在郑州成家立业,我必须买一套房子。”今年年初东拼西凑,买了套90平方米的房子,这是他在郑州送给自己的第一件“大礼”。手捧新房的钥匙,这个身高一米八的农村娃,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以前想都不敢想,这个城市会有我的一个家。”
简单装修,他把母亲接到郑州和自己一起住,“有一次我出差很晚了才到家,看到母亲做了一桌子饭菜等我,我觉得特别幸福。”对于从农村来城市打拼的孟宝磊来说,家就是一个避风港。
谈及2018年的愿望,孟宝磊笑了:“30岁还单身,希望能早日遇见她,一起打拼我们的未来。”
创业青年李蔚然
回国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
本报记者 杨文明
2008年从北京邮电大学毕业,李蔚然进入一家总部位于深圳的世界500强企业,从深圳到非洲、拉美,一干就是8年。8年后,他放弃百万年薪选择回到云南。他说:“这算是回归吧。”
回归的是家庭。“过去在国外跟国内有时差,和家人联系特别不方便。”回到云南,李蔚然终于能多些时间陪伴家人,“我和妻子在计划要小孩,回到国内,照顾起来更方便。”
回归的是家乡。回到云南,李蔚然将创业的方向选定为高原特色农业。“家乡有这么好的环境和资源,农民生产了这么好的绿色产品,我想将他们的产品和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市场联系起来。”
回归的更是梦想。“回来后,终于能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不是单纯地完成工作。”因为创业,回到了家乡的李蔚然能陪伴家庭的时间依然有限,他说自己大多数时候都在没有电话信号的村庄,“创业选择了做农业,总得了解农产品市场。”
“创业需要人才,在永胜招募足够数量合适的人才很难;但再难,我也希望带动家乡的发展。”尽管现在更多时间待在丽江市永胜县,包養網李蔚然坦言自己未来可能还是会把公司部分业务放在昆明。“等事业相对稳定了,还是希望多在昆明陪伴妻子,毕竟未来还要考虑孩子教育。”
旅游达人赵晶晶
两条地铁线直通家门口
王汉超 霍亚平
今年是赵晶晶工作的第十三个年头。大学毕业后,她回到河南郑州老家工作。“过去的一年,太多变与不变,但我的生活依然美好。”
作为土生土长的郑州人,赵晶晶亲眼见证了家乡的变化。
交通变了。这两年,郑州两条地铁线路直通自己家门口,还有7条地铁开工建设,“郑州城区三环全程高架,上下班也不太堵车了,周末坐上城铁去开封鼓楼吃夜市,再坐郑包養網徐高铁到南京看看,去上海外滩转转,别提多得劲。”
环境变了。过去冬天一到,“天天不开窗,出门戴口罩”。在赵晶晶看来,“这两年的蓝天明显多了,尤其是今年冬天,有时候天蓝得像一幅画”。
观念变了。今年,赵晶晶带薪休假领着全家去了趟越南旅游,“白天我们在大海边漫步,晚上躺在沙滩上看星星。”赵晶晶收入来源主要是工资,除了孩子的教育和日常的消费,还能存三四万。“消费观念不一样了,有假期我们就全家出去旅游。”
家乡一直在变,赵晶晶既兴奋又心安,因为家人、朋友和同学生活在同一个城市,没变的亲情和友情,让她感到温暖。2018年,赵晶晶的愿望是给父母买一套房子。“希望房子周边的交通便利一些,医疗方便一点,老两口辛苦了一辈子,想让他们安心地度过晚年。”
手机维修师李刚强
上月到手就有一万九,哈哈
本报记者 巩育华
2017年对“北漂”李刚强来说,可谓幸运年——他的收入再创新高,光上个月到手就一万九;今年38岁的他还当了爸爸,朋友们打趣他“老来得子”,他一脸憨笑,看得出很幸福。
李刚强,陕西人,来北京13年了,先是在手机公司做手机维修,今年3月加入闪修侠,满北京跑,上门修手机包養網比較,“比以前赚得多,也更奔波,没办法,赚奶粉钱嘛!”他笑声爽朗,“我的业绩一直全国前五,手艺好,没办法,哈哈。”用户喊他“大侠”的时候,他最受用。没单子的时候,他就在地铁里找个角落坐下,“打打游戏,或者和儿子视频,这一小会儿属于我自个儿。”
添了孩子,李刚强家今年开支不小。他把妻儿送到山西丈母娘家,隔几个月看望一次。当孩子隔着屏幕,突然学会叫爸爸的时候,是他今年最开心的时刻,有点想落泪。
李刚强说,现在上医院也方便,老家有合作医疗,在北京能走异地医保。但他平日还是很注意,每天早起喝一杯温水,出门看天气预报,他开玩笑说“惜命”,但其实是不想耽搁,“钱基本够用,但有30万存款的话,心里会比较踏实。”
“北漂不是我们的梦想。”说起房子,李刚强有些遗憾。2006年,同事撺掇他去燕郊买房,他一犹豫就再也没追上房价上涨的列车。李刚强2018年的心愿是在西安买套房,“我父母在西安,等孩子上小学了我们也回西安”。
钟情网购的韩屹
最感谢的人是外卖小哥
本报记者 孟思奇
刚刚过去的“双12”,北京姑娘韩屹的战利品又堆成了小山。和“双11”相比,她稍微克制了一些,这次“只买了七八件东西”。
不光在购物节,韩屹每天雷打不动的习惯就是捧着手机买买买。韩屹每天5点半下班,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叫外卖。她知道怎么订餐才能抢到最大的红包,哪个平台能获得更多的优惠。慢慢地,她成了所有外卖平台的VIP用户。
2017年,韩屹最感谢的人就是外卖小哥。过去外卖不发达的时候,韩屹也做饭。有了外卖,她每个月做饭次数几乎为零。韩屹的办公室在3层,没有电梯。有一次,外卖员迟到半个多小时,还打电话让她下楼去取,韩屹挺生气,说:“去不了,你送上来吧。”当外卖员气喘吁吁地把餐递到韩屹手里时,她才发现外卖员是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当时我就后悔了。”
从此,韩屹每次取外卖都自己下楼,刮风的时候给他们几块钱小费,天气热的时候给他们带杯水。
明年,韩屹的目标是有个健康的宝宝。所以,她最近减少了叫外卖的次数,一是为了节省开支,二是练习做饭,为当妈妈做准备。不过,她也觉得当妈是个挑战,过去帮同事网购母婴产品,总觉得质量参差不齐,“挂个婴儿两字就价格高几倍。”她希望将来婴儿产品能够有统一的价格标准和更多的监管,让自己买买买时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