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s 4 月 2024

登高壮观天地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查包養国家迈上新征程_中国网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新征程开辟新的天地——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登高壮观,江山如画。

2023,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亿万中华儿女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光荣和梦想昂扬奋进。

奔赴新的远征——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年终岁尾,结束对越南的国事访问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进行考察,进企业、入社区、下农田、看工厂,勉励壮乡儿女“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人们清晰记得,一年多前,党的二十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代表团,谈及新征程新使命,语重心长地说:

“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

2023年,迈上新征程的中国,面临着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

放眼全球,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纷争和军事冲突多点爆发,全球发展和安全形势错综复杂,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审视国内,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经济恢复面临繁重任务,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改革发展稳定依然有不少深层次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克服诸多困难挑战。

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彰显坚定不移的使命担当。

2023年3月10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如潮的掌声响彻万人大礼堂。

掌声,反映人民心声。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

人民殿堂里,习近平总书记的宣示掷地有声: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我们要按照党的二十大的战略部署,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在新征程上作出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的业绩,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应有贡献!”

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尤需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

立春刚过,北京西郊的中央党校校园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

“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

聚焦如何“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给“关键少数”上了“关键一课”。

岭南四月,春风和煦,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

4天时间,自西向东穿行粤西大地,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共同富裕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赋予广东新的重大使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16次进行国内考察,行程密集,足迹遍及15个省份。

从南海之滨到神州北极,从西部边疆到长三角区域,习近平总书记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视野,紧密结合各地实际,既讲认识论又讲方法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谋篇布局。

从考察调研中的细问深思,到重要会议上的深刻阐释,再到外事场合的深入交流,习近平总书记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怎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新的实践中,中国式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实践路径更加清晰,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持续开辟新境界。

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激发团结实干的磅礴力量。

“每当党中央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我们就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以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汇聚起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这是党的一条成功经验。”

2023年,一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新的学习竞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全党深入展开。

习近平总书记将其视作“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

4月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以学铸魂”,5月在陕西解读“以学增智”,6月在内蒙古阐释“以学正风”,7月在江苏号召“以学促干”……行之所至、念兹在兹,习近平总书记为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堂生动的党课。

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坚持不懈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持续发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劈波斩浪、开启关键一程,注入强大动能。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从一次次生动而深刻的基层调研,到一项项接续推进的战略部署,从反复叮嘱“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工作方法,到鲜明提出四个“抓落实”的工作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示范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正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交出超大规模经济体在持续承压中回升向好的答卷,在攻坚克难中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打开改革开放崭新局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升腾着新的希望,展现着新的气象。

锚定首要任务——

“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京畿大地,河北雄安新区建设现场热火朝天。这座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之城,每一天都在书写新的历史。

2023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雄安新区启动区核心位置,登高远望,塔吊林立的繁忙景象尽收眼底。

总书记勉励现场建设者:“这是百年不遇的历史机遇,你们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任务,要努力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任务。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2023年12月,开局之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世瞩目。

波澜壮阔的发展实践中,我们党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将之概括为“五个必须”: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中国经济是一艘巨轮,体量越大,风浪越大,掌舵领航越重要。

塑造发展新优势,牢牢抓住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个关键,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新质生产力”——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这一重要论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深刻阐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新优势,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

这一年,从实验室、研究院、科学城,到制造业企业、产业园、工业园区,习近平总书记国内考察始终聚焦科技创新,一次次深入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地方,多次强调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如何深度融合、转化为发展新优势深入调研、谋划部署。

抓住关键,化危为机。这一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三样”表现抢眼,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科技新赛道处在世界第一梯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加速融合,迸发强大活力。

开拓发展新空间,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畅通中国经济大循环——

“总书记好!”“欢迎总书记来义乌!”9月20日上午,义乌国际商包養贸城内,掌声、问候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调研,同商户、小企业主亲切交流。

“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绍兴”“内蒙古”“约旦”……

“我来自尼泊尔。”一位客商走上前来,用中文介绍自己。

“欢迎你,来采购什么商品?”总书记问。

“想到的都买得到,想不到的也买得到!”听到他的回答,大家都笑了。

小商品闯出了大市场、做成了大产业。总书记希望商贸城再创新辉煌,为拓展国内国际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作出更大贡献。

新空间,来自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优势结合释放的巨大潜能。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消费和投资良性循环,供给和需求有效对接……总书记高度重视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聚焦制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开药方、解难题。

新空间,来自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释放的广阔纵深。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初冬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实施5周年之际,提出新的要求。

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区域发展多次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既有一以贯之、不断深化的工作部署,也有着眼新发展、拓展新空间的长远考量。

激活发展新动力,用好关键一招,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推进改革开放——

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南下广东考察时深刻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长期不变的,一以贯之的。”

回京一周后,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着重强调:“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走稳改革之路,扩大开放之门。

这一年,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基本完成,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加快金融强国建设,有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这一年,发布稳外包養網资24条政策措施,在5个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相关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自贸试验区升级扩容至22个,宣布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

砥砺奋进,春华秋实。

2023年,面对并不比疫情三年少的压力挑战,中国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推动经济整体好转、回升向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经济预计增长5.2%左右,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中国仍是全球增长最大引擎,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约三分之一。

担负新的使命——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北京中轴线,“文化之脊”历久弥新。北延长线上,中国历史研究院的建筑独具匠心,硕大的篆书“史”字高悬其上。

2023年6月2日,在这里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贯古通今、指引未来——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扬帆起航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提出“新的文化使命”,发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号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定文化坐标、高擎精神旗帜。

纵览人类历史,一个文明根本的转型,是文化的转型;一个文明真正的新生,是文化的新生。

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新征程审视中华文明,从中华文明的赓续弘扬观察中国式现代化,得出深刻结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全国:山西运城博物馆、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中国考古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陕西汉中市博物馆、浙东运河文化园、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江西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

通过深入的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进行着深邃思考和包養網长远谋划。

金秋十月,首都北京,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西宾馆召开。

与以往相比,这次会议的名称首次增加了“文化”二字。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全党全社会引发热烈反响。

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骨神韵、革命文化的刚健激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兴盛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融为一体,神州大地处处勃发着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以文铸魂,文化自信更加坚定——

北京燕山脚下,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掩映在青山茂林之中。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留下的古老典籍,在此“藏之名山、传之后世”。

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的一番话犹在耳畔:“我们的文化在这里啊!是非常文明的、进步的、先进的。将来传下去,还要传五千年,还不止五千年。”

在对中华文明作出五个突出特性“精准画像”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内在基因”,指出“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创造性提出“第二个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也为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开辟了广阔空间。

以文赋能,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7月6日上午,正在江苏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苏州古城东北隅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展板上,一幅刻制于南宋年间的《平江图》,清晰展示着古苏州的平面轮廓和街巷布局。如今的姑苏古城,依然与《平江图》里的整体布局基本一致,古老与现代在此交融共生,绘就一幅独特的江南水乡画卷。

“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这里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专门提出一个课题:“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

文化让经济拥有更深厚的底蕴,经济让文化创造更多元的价值。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各地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现代化道路中厚植人文底色,在人文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中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

以文化人,精神伟力更加磅礴——

冬日,阳光铺洒在江苏盐城市建军东路新四军纪念馆,主展馆正门上方的“N4A”臂章图案分外醒目。

弹孔累累的旗帜、锃亮的军号、满是补丁的军服……在这座全面反映新四军历史的综合性纪念馆,每一件静静陈列的文物,都是光辉历史的见证。

12月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结束对上海的考察返京途中,专程来到这里参观。

“新四军的历史充分说明,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要用好这一教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传承发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起自信自强、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

坚持人民至上——

“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东北平原,银装素裹。

黑龙江尚志市老街基乡龙王庙村,厚厚的积雪映着袅袅炊烟。村民杨春贵家的砖房已整修一新,炉子里柴火噼啪作响,屋子里暖意融融。

2023年7月底8月初,华北、东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习近平总书记密切关注灾情,持续指导救灾工作。

9月初,总书记专程来到龙王庙村察看灾后恢复重建和群众的生活保障情况。从外屋转到里屋炕边,总书记把杨春贵家受损的房子里里外外仔细看了一遍,同他亲切交谈、嘘寒问暖。

房子热了,心里暖了。

这个冬天,从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到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习近平总书记时刻牵挂人民群众冷暖安危,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全面部署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如磐。

“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

11月29日,上海市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新上海人郑岚予和母亲在租住的两室一厅里迎来习近平总书记。

“租金贵不贵?”“不贵,住得很舒服。”回答总书记的问题,郑岚予笑容灿烂,“感谢党和政府,让我在上海有了一个家。”

总书记又接连走进两间宿舍型租赁房,倾听护理员、保安等基层一线劳动者讲述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

“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多样化、多元化需求,确保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聚焦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

一年来,百姓的身边事、贴心事、具体事不断融入党和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现代化建设更好回应了人民群众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

“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有城市的现代化,又要有农业农村现代化”——

广西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万亩糖料蔗基地一望无垠。

半个多月前,正值甘蔗榨季,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期间走进甘蔗林。蔗农霍佳丽兴奋地向总书记汇报,2023年种了10亩甘蔗,亩产7吨多,预计能收入近4万元。

“除了种甘蔗,平常还有其他收入吗?”

“我和爱人农闲时在家附近的木板厂打工,一年能干10个月,每月能挣7000多元。”

“这么算下来,一年能有10多万了。”总书记欣慰地说,祝愿乡亲们的生活像甘蔗一样甜蜜!

一根甘蔗两头甜。习近平总书记又来到制糖企业了解甘蔗深加工情况,叮嘱大家:“农业生产布局关乎发展与安全。种植面积要稳定,品种、技术也要提高,把这个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

乡村振兴,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的重点领域。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

乡村振兴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高度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广大乡村展现一幅幅新图景。

“让各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

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浙江考察的第一站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是共同富裕示范村。

村广场“共富市集”上,“90后”返乡大学生方天宁告诉总书记,自己发动30多名村民编织竹篮,可为他们每人每月增收2000元左右。

习近平总书记高兴地说,乡亲们要努力奋斗,一起奔向共同富裕的美好明天。

奔向共同富裕,从推动协调发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到进一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总书记指明方向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从全国来看,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艰巨的任务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这些边疆民族地区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掉队。”

“确保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生活,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底线任务。”

庄严承诺,矢志不渝。

“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执政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让人民群众幸福起来。”习近平总书记道出人民至上的真谛。

携手开创未来——

“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

环顾全球,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新的征程,新的使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肩负更加积极主动的历史担当。

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4次出访,在国内数十次会晤到访的各国各界人士,主持或出席中国—中亚峰会、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主场外交活动,并在年底举行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对外工作作了全面部署。

把握大势,开创崭新局面——

“你的访问开启了中洪关系新的历史篇章。”2023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热情迎接首度访华的洪都拉斯总统卡斯特罗。

3月,包養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下,中国同洪都拉斯签署中洪建交公报。至此,中国已同182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朋友圈再次扩大。

备受关注的“一来一往”,彰显经受住风浪考验的中俄关系:

3月,再次当选国家主席后,习近平总书记首访来到俄罗斯,拉开2023年元首外交新帷幕。10月,俄罗斯总统普京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习近平总书记说:“2013年至今的十年里,我们先后42次会晤,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和深厚友谊。”

“双方坚持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基础上巩固和发展双边关系,树立了新型大国关系典范。”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中俄两国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的意愿坚定不移。

举世瞩目的元首会晤,凸显做好“最大发展中国家与最大发达国家如何正确相处”必答题的责任担当: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美方在落实巴厘岛共识上出现严重“行动赤字”,导致中美关系出现新的困难。新的历史时期,中美关系去向何方?

11月15日,旧金山斐洛里庄园,中美元首会晤。会谈、午宴、散步,全程使用同传,两国元首扎扎实实谈了4个小时。午宴前,美国总统拜登特地向习近平总书记展示了手机里的一张照片。那是1985年任正定县委书记时,习近平同志到旧金山访问在金门大桥前的留影。“您一点都没变!”拜登总统说。现场响起一阵轻松愉快的笑声。

“我和总统先生是中美关系的掌舵者,对人民、对世界、对历史都担负着沉甸甸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道出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伤的历史和现实逻辑。

“共同树立正确认知”“共同有效管控分歧”“共同推进互利合作”……在历史关头,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中美关系稳下来、好起来。

意味深长的特殊安排,体现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智慧:

4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广州举行非正式会晤。古琴演奏《流水》余韵悠长,深深打动了马克龙。马克龙现场询问乐曲名称,并请工作人员记录下来。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同欧方领导人频密互动,明确指出,在当前动荡加剧的国际形势下,中欧关系具有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

同各国政党领袖“云”聚一堂、接受南非总统拉马福萨授予的“南非勋章”、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手拉手并肩迈步……走过2023年,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国广交深交朋友,不断书写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新篇章。

胸怀天下,共享发展繁荣——

“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

10月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赢得广泛共鸣。

“我必须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连续三次来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0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

中国和印尼共建雅万高铁,让东南亚有了高速包養網比較铁路;中老铁路助力老挝实现从“陆锁国”到“陆联国”;中欧班列1月至11月累计开行16145列……“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彰显“为天下谋大同”的大国胸襟。

立己达人。中国始终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紧紧相系——

5月初夏,古都西安,中国—中亚峰会,党的二十大之后首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同中亚五国元首种下6棵寄托着美好期待的石榴树,共同展望明天;

7月盛夏,成都大运会。青春盛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以团结的姿态应对全球性挑战”;

9月仲秋,杭州亚运会。习近平总书记宣示“以体育促和平”“以体育促团结”“以体育促包容”……

国际媒体评论,2023年是属于中国的“盛会之年”。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

博鳌亚洲论坛,发出“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强音;新冠疫情之后,进博会首次全面恢复线下办展;举办首届链博会,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主动担当……

在世界经济低迷背景下,中国仍是促进全球发展的“主引擎”。

应变解困,彰显大国担当——

11月21日,金砖国家领导人一场“云聚首”牵动世人目光。彼时,新一轮巴以冲突已造成上万人伤亡,民众祈盼止战与持久和平。

“中方呼吁尽快召开更具权威性的国际和会,凝聚国际促和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停火止战等主张,以正义之声、和平之声为动荡的世界注入希望。

这一年,越来越多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贡献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光彩——是中国,成功促成沙特、伊朗在北京对话并恢复外交关系;是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一道,积极推进金砖扩员;是中国,在11月主持安理会巴以问题高级别会议……

“不搞意识形态对立,不搞地缘政治博弈,也不搞集团政治对抗”“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中国式现代化带给世界的是和平而非动荡,是机遇而非威胁。不论新朋还是老友、远亲还是近邻、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有目共睹。

“支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系列全球倡议”“愿同中方密切在联合国、金砖机制等多边框架内的沟通协作”……外国政要在不同场合纷纷表达赞许和钦佩之情。

在世界处于十字路口的重要关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在国际社会上愈加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感召力、引领力。

大道如砥,壮阔无垠。

2024年,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实施“十四五”规划进入关键一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任务艰巨,前景壮阔。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团结奋斗,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  记者张旭东、张晓松、赵超、林晖、朱基钗、安蓓、孙奕)

婚事新办简办,为爱“轻装上阵”_中查甜心包養網国网

归巢青年将新观念带回乡村,新风尚、新婚俗正在成为新潮流

婚事新办简办,为爱“轻装上阵”

不同于父辈入乡随俗的传统婚礼,如今的新青年们把新风尚、新婚俗带回乡野,去繁从简,把更多精力用在创业发展、劳动致富上。同时,多地也通过发布倡议书、完善机制等方式广泛开展婚俗改革,持续推动为爱减负,守护幸福成果。

没有了“天价”彩礼、豪车迎亲,也没有山珍海味,取而代之的是骑自行车带着新娘子“低碳出嫁”,一场家庭聚会仅限亲朋好友参加……近年来,越来越多在城市打拼的乡村新青年将新的婚礼观念带回乡野,成为倡导婚事新办简办新风尚的主力军。

“我们要‘轻装上阵’,走上幸福生活的新起点。”不少归巢青年表示,他们选择婚事新办简办,既是为双方家庭减负,也是为了让幸福回归纯粹。

把新的婚礼观念带回乡

“你们真决定这么草率就把婚礼给办了?小倩的父母不会有意见吗?”5月20日晚,陈舟的父亲又一次将他单独叫出去,询问婚礼的事情。“我跟小倩早就商量好了,婚礼一切从简,你们就别瞎操心了。”陈舟回应道。

原来,当天是陈舟和张思倩的大喜之日。与传统迎亲嫁娶不同的是,没有豪车迎娶,没有彩礼、嫁妆,更没有动辄几十桌的婚宴,到场见证二人“修成正果”的只有10桌亲友和一纸婚书。

今年27岁的陈舟老家在重庆巫溪县蒲莲镇农村,大学毕业后,陈舟一边在重庆主城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一边等女友张思倩毕业。2022年底,二人决定返乡创业,同时把婚礼办了。

“我们双方的父母都是农村人,听说我们要结婚,就准备大办一场。”陈舟坦言,刚开始,他也想的是自己风风光光地娶,妻子风风光光地嫁。可冷静下来后,陈舟认真盘算了下:按照本地传统习俗,彩礼要8.8万元,加上买烟、买酒以及婚庆公司和办酒席等,总共的费用要十几万元。

创业刚起步的陈舟手头并不宽裕,家里条件也有限,妻子也知道他的难处,双方便各自做起了父母的思想工作,最终决定一切从简。

“婚礼只是通向婚姻的‘桥梁’,而双方的感情可以是‘车’,也可以是‘船’。只要感情到位了包養網價格,有没有‘桥’都无所谓。”张思倩表示,如果为了面子,而伤了感情,婚姻大概率长久不了。

事实上,随着我国广泛开展婚俗改革,加之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青年返回农村,这些返乡青年也把崭新的婚礼观念带到农村,为爱减负。

入乡未必要随俗

今年“五一”期间,刚过而立之年的冉子瑞回到重庆奉节老家,到家第二天,亲戚找上门,向他借钱给儿子办婚礼。细聊下来,冉子瑞得知,亲戚准备给女方9.9万元的彩礼,美其名曰“长长久久”,还要在当地一家五星级酒店安排每桌价格为1888元的酒席……整套算下来价格超过20万元,目前还缺6万元。

随后,冉子瑞得知,女方家里其实没有要求彩礼,对婚礼也没有提任何过分的要求,而是亲戚家执意要挣面子,又因为没有凑够钱,把婚期一推再推。

“结婚没必要搞这么复杂,这样借钱办婚礼,挣到了面子又能怎么样呢?”冉子瑞和其他一众小辈展开游说。最终,拗不过这帮年轻人的“狂轰乱炸”,亲戚听进去了意见,同意降低婚礼、酒席等规格。

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在老一辈眼中,结婚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仪式,关系着家族面子和尊严,因此会通过攀比彩礼金额和婚礼规模的方式来获得社会认可。包養

“当结婚变成一场攀比和表演,不仅给家庭带来负担、给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也让婚俗风气陷入迷途、给原本纯洁的婚包養礼增添了许多杂质。”陈舟表示,不同于父辈,他们这代人,更愿意把精力用在创业发展、劳动致富上,而非无奈地接受入乡随俗的传统婚礼。

“反正我以后就搞个旅游结婚,又简约又浪漫。”冉子瑞说。

记者注意到,在从城市返巢的青年带动下,骑行山地车带着新娘子“低碳出嫁”;在草坪上办一场自己主持的婚礼;婚宴饭菜以家常菜、健康饮食为主,争取“光盘行动”以及旅游结婚等新风尚、新婚俗正在成为乡村婚礼新潮流。

建章立制共护“幸福成果”

“当前,尽管已经出现新婚礼的风潮,但破陋习树新风,婚俗改革仍是老大难问题。”在巫溪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看来,旧婚俗“老”在千年遗风,“大”在千家万户,“难”在除旧立新。“要在根源上实现改变,教育引导是首要任务,同时,想要新风尚常态畅行,建章立制是关键。”

该负责人介绍,针对部分地区炫富攀比、大操大办、无事整酒等陋习,巫溪县探索设立“总包養網排名管讲堂”进行劝导,制定村规民约予以约束,并建立了包含符合社情民意的“整酒禁令”的村规民约。

如今,“婚丧酒席俭办,无事酒席不办”的观念已在当地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与支持。“我们从开业以来就立下了一个规定:自己不举办、不承接也不参加‘无事酒’,并劝导村民婚宴饭菜简单、健康化。”该县观峰村一酒庄老板谭传林告诉记者,他还联合村里的几个农庄老板和镇上签订了《不承接违规酒席承诺书》。

青年婚恋问题是小家的事,也是国家大事。当前,全国各地纷纷通过发倡议、立规矩等方式,推动青年婚俗改革,守护“幸福成果”。今年1月,重庆市民政局、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出《文明节俭操办红白喜事倡议书倡议》,提倡通过举行集体婚礼、家庭婚礼、旅游结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夫妻共植纪念树等形式,以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方式分享新婚喜悦。

对此,冉子瑞认为,告别入乡随俗的乡村婚礼才更甜蜜,他们这代青年将从自身出发,卸下爱的负担,让幸福回归纯粹,也让婚俗改革的新风吹遍田野。(记者 黄仕强)


《科技赋能乡村发展系列专题报告:2024妇女赋能》启动会在福建南平举办_中查包養經驗国网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3月8日下午,《科技赋能乡村发展系列专题报告:2024妇女赋能》启动会在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举办,来自政府部门、国际组织、科研机构、媒体的代表参与了本次会议。2024年科技赋能乡村发展系列专题报告聚焦“妇女赋能”这一主题,旨在将中国妇女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的鲜活经验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结合,强调女性在农业生产、科技进步、农村发展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带来经验与启示。

科技赋能乡村发展系列专题报告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国际农业发展基金驻华代表处、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于2022年联合发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于2024年加入并与以上发起单位共同主办了本次启动会。

图:南平市顺昌县副县长黄光莲致辞(图片来源:顺昌包養县融媒体中心,下同)

南平市顺昌县副县长黄光莲表示,在国际妇女节的特殊日子里,很高兴“科技赋能乡村发展2024报告启动会”能够在顺昌召开。作为绿色产业、富民产业,顺昌县的菌草产业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时间,顺昌县将持续挖掘菌草应用价值、推广菌草技术、丰富菌草产品,积极探索女性力量。期待通过本次活动,包養網比較推动菌草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发展注入巾帼力量。

图:国家菌草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冬梅致辞

国家菌草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冬梅表示,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技术研究中心始终致力于为农民服务、为农村服务,这也是科技特派员和科技小院蓬勃发展的初心和使命。以科技小院为依托,菌草中心在菌草种植与作物套种、以草代粮、以草代木、科学普及做了包養大量的工作;科技小院也为包括女性在内的农业人才培养、农业国际交流提供了广阔包養網心得的舞台。

图:科技特派员减贫示范活动顾问、北京农学院苟天来教授对科技特派员制度进行介绍

北京农学院苟天来教授指出,中国科技特派员制度在20多年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和拓展,对女性科技特派员的政策支持日益加强。苟天来还结合具体案例分享了女性科技特派员在乡村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图: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赵兵在会上发言。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赵兵指出,妇女在科技赋能乡村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菌草技术科技小院中女性工作者对科技创新与实践的引领和贡献。他表示:“2024年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将与各合作伙伴共同努力,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科技赋能乡村发展过程中妇女赋能的实践经验,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图:国际农业发展基金驻华代表倪华在会上发言。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驻华代表倪华强调,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在中国的工作中特别注重加强农村妇女的能力,以帮助她们更好地进入市场、增强经济能力,在领导层中拥有发言权,并通过使用省力的技术减轻工作量。他希望,科技赋能专题系列报告作为南南合作的知识产品,不仅要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还应通过最佳实践案例向发展中国家分享成功经验。

图: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党委专职副书记郑文华在会上发言。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以下简称:中国网)党委专职副书记郑文华认为,“报告要以案例为切入点,结合各家单位能力和关注重点,展示让妇女在乡村地区发挥巨大作用的中国制度安排。”他表示,中国网将发挥国际传播机构优势,构建交流平台,推出更多、更好的可视化作品。同时,中国网将时刻关注女性在乡村发展中的力量,不断探索女性撬动乡村发展的着力点和新方式。

图:联合国粮农组织伙伴关系与创新项目官员董乐在会上发言。

联合国粮农组织伙伴关系与创新项目官员董乐强调,联合国粮包養农组织长期以来十分重视对女性在农业领域发展的研究。专题报告将重点关注农业科技更好推动妇女发展,以及数字技术和电子商务在农业领域如何更有效地消除性别差距。

图: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经理王沉在会上发言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经理王沉表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以“性别平等徽章认证”(Gender Equality Seal)的框架和标准管理执行在华项目,倡导女性在STEM领域的领袖力。自2006年开始开发署与科技部实施的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女性科技赋能的重要创新模式。在专题报告中我们将进一步总结和推广女性科技赋能的优秀经验与实践,以推动性别平等,促进乡村的绿色可持续转型。

图: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南南合作主管贾焰主持会议

本年度专题报告以妇女赋能为主题,是联合国多家机构与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自2022年起连续推出的第三期科技赋能发展系列报告。2022年报告的主题为“数字科技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关注数字化农机、精准农业、能力建设、数字化赋能农业价值链、数字金融等领域。2023年报告聚焦青年创业创新,展示中国青年是如何为乡村带来新的技术和方法、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

从城市女孩到深山“猪倌”——90查甜心包養網后大学生的“逆行”青春_中国发展门户网-国家发展门户

新华社南宁5月5日电 题:从城市女孩到深山“猪倌”——90后大学生的“逆行”青春

新华社记者林凡诗、郭轶包養

扎起头发,陈紫辉麻利换上工作服,走进猪圈,喂食、记录猪苗生长情况。对每一头猪苗的情况,这位90后姑娘都如数家珍。谁能想到,在广西大石山中的这位“猪倌”,是一名来自北方的城里姑娘。

  陈紫辉在给猪喂食。(新华社记者郭轶凡摄)

陈紫辉是甘肃兰州人,她与男朋友兰吉来在兰州读大学时相恋,毕业后,两人决定回到兰吉来的家乡广西德保县定坡村共同创业。包養2017年底,陈紫辉跟随兰吉来一路颠簸来到定坡村,尽管来之前她做了心理准备,可看到的景象还是让她震惊:村里房屋破旧,四处是石山,语言也不通。这样的环境让从小在城市生活的陈紫辉一时间无法接受。“当时脑海里就只有一个念头:走。”巨大的差异让这个在来之前做着“要爱情也要面包”美梦的女孩退却了。

  陈紫辉在记录猪苗情况。(新华社记者郭轶凡摄)

“土山猪用石山百草喂养,品种很有特点,若向市场推广,必定受欢迎。”兰吉来用自己的坚定感染着陈紫辉,2018年4月,陈紫辉下定决心,瞒着家人再次来到定坡村与兰吉来开始创业。创业的第一步,就是翻山越岭,入户拜访土山猪养殖户,学习养殖方法。定坡村不少山猪养殖户都在深山里,连摩托车都无法到达,陈紫辉就跟着兰吉来,在石山路上一走就是好几个小时。“又累又饿,鞋子都磨坏了好几双,有时下雨路滑,摔得满身是泥。”特别累又无助的时候,陈紫辉也会沮丧,也会发脾气,此时男包養網友兰吉来总是安慰她:“一切都会好的”。

可现实是,困难远比他们想的要多:要建一个规模化养殖基地,需投入大量资金,想要纯正的土山猪种苗,就得说服养殖户跟他们合作……这一个个摆在眼前的问题,一度让两个赤手空拳的年轻人一筹莫展,就连村里人也劝他们放弃:“好不容易大学毕业,在外面找个体面的工作,也比回来养猪强。”

  陈紫辉(右)在走访养殖户。(新华社记者郭轶凡摄)

即使这样,陈紫辉也没想过放弃:“既然下决心来了,我就要坚持到底。”性格温柔的陈紫辉包養網 花園,谈到创业,眼里满是坚定。兰吉来说,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曾怀疑过自己的选择,是女朋友陈紫辉给了他莫大的信心和勇气,帮助他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

定坡村驻村第一书记苏志付得知了两人的情况,便联系帮扶单位、发动身边亲朋好友一同帮忙。在众人帮助下,吉尚共富种养专业合作社于2020年6月建成运营,就连曾反对两人返乡创业的兰吉来父母亲也从外地回来与两人共同打理养猪场,陈紫辉与兰吉来的创业梦迈出了第一步。

今年1月,兰吉来当选了定坡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陈紫辉便担起了管理养猪场的重任。两个年轻人的步伐并不止于此,陈紫辉利用所学包養網價格知识,将当地人用来喂猪的草药整理出来,由此来制定出定坡土山猪的喂养标准,将定坡土山猪养殖做到专业化、标准化。

  陈紫辉与兰吉来(右)在一起。(新华社记者郭轶凡摄)

今年,两人的养猪事业迈入第四个年头,定坡土山猪在南宁等地的供货渠道已初步建立,陈紫辉成为四里八乡公认的养猪能手。陈紫辉的选择也逐渐得到了亲人朋友的认可和支持。陈紫辉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无论身在何处,我相信只要肯努力奋斗,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今,他们的山猪养殖事业仍在继续,等在他们面前是更多未知的困难。兰吉来心底始终有个愿望:待事业稳定后,就上女方家提亲,给女朋友一个体面的婚礼,不辜负陈紫辉这几年风里雨里的追随。几年的相处,两人越发默契,许多时候,他们不需要说话,在彼此的眼神中就能找到答案:他们是知心爱人,更是亲密“战友”。

雄安新区拔节查包養網生长向未来_中国网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之际,踏上雄安新区这片热土,眼前一片生机勃勃的发展图景,随处可见日新月异的创新创造。一座高水平现代化的千年之城,正拔节生长。

2023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时强调,“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牢牢牵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一“牛鼻子”,河北省和雄安新区正奋力谱写“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的新篇章。

高质量建设,保持“千年大计”的定力

2月19日,雄安新区56个项目集中开工,新一年建设扎实推进。

雄安新区起步区东西轴线项目建设现场,塔吊升降、机器轰鸣、工程车穿梭。不远处,“金芦苇”造型的中国中化大厦已建至27层,即将迎来封顶。中国中化大厦是中国中化未来的总部基地,建成后将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新区聚集。

“春节假期错峰休息不停工,每7天大楼‘长高’一层。”中建二局三公司中国中化大厦项目经理刘琛介绍,项目运用智慧建造管理理念,应用多项创新技术,确保高质量建设。

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河北省和雄安新区始终把高标准高质量贯穿各环节,统筹抓好重点片区开发和重点项目建设。

自成立以来,雄安新区累计实施重点项目292个,完成投资6500多亿元,4000多栋楼宇拔地而起;新建道路712公里,新建地下管廊141公里,新建水利工程堤坝315公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绿色发展城市典范。

冬去春来,白洋淀冰消雪融。芦苇荡深处,水鸟嬉戏,激起阵阵波光。

河北省统筹全流域“一盘棋”治理思路,按照“补水、治污、防洪”一体化推进、系统性治理白洋淀生态环境。淀区水质从2017年的劣Ⅴ类逐步提升,已连续三年稳定保持在Ⅲ类。

“这几年栖息包養網白洋淀的野生鸟类越来越多,极危物种青头潜鸭从候鸟变成留鸟。”安新县爱鸟志愿者齐明,常年在白洋淀观测拍摄鸟类。目前,白洋淀生物多样性水平进一步提高。野生鸟类有276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70种;野生鱼类有48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21种。

涵养绿色之城,雄安新区累计造林47.5万亩,郊野公园、悦容公园等一批高品质休闲设施投用,森林覆盖率由11%提高到34.7%,“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生态空间格局初具雏形。

高水平管理,构筑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

在悦容公园一角,一座建筑外立面呈拱形,与湖景水面中的光影共同构成眼睛的造型。这里是雄安城市计算中心,是建设数字城市、打造“云上雄安”的中枢。

中心控制室内,工作人员操控着键盘输入指令,巨幅环形大屏上出现一棵生机勃勃的“智慧生态树”。这棵“树”由新区的各个数字化平台构成,各项数据、图表滚动,实时展现着新区各类智能化应用场景。

“假设某包養網户居民是独居老人,并且数据显示其长时间没有用水记录,平台将自动触发预警,提醒社区人员上门了解情况。”雄安集团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姚凯旋介绍。

这样的智能监测与关怀,正是雄安新区推动智慧管理的缩影。

围绕雄安城市计算中心,新区构建了块数据平台、城市信息模型平台、物联网平台和视频一张网平台。“一中心四平台”汇聚超过280亿条城市运行数据,实现全域实体城市与数字孪生城市的深度融合,让每栋建筑、每条道路、每个社区的管理更加“耳聪目明”,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解决好雄安新区干部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从新区建设发展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养老驿站,眼瞅着快到中午,居民李敬和招呼几个老伙计走进社区食堂。选餐、交费,简单操作,就吃上了可口的饭菜。

“60周岁以上的老人在这吃饭能打折。”李敬和说,从家里出发,甭管是商店、饭店还是学校,步行15分钟就能找到。

雄安新区下好“绣花”功夫,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就业、创业、产业、物业“四业并举”,着力解决好群众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

作为新建片区,容东片包養区探索党建引领下的“一呼联应”工作机制:建立管委会领导、机关干部分包社区责任制,促使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下沉;依托“社区—楼院—楼门”三级网格化治理体系,推进社区治理向楼院治理、楼门治理延伸。

“每个楼门建立微信群,社区工作者、楼门包養平台推薦长、物业管家共同入群管理,建立群众问题需求清单,逐一销项解决。”南文营社区党总支书记王伟肖说。

2023年以来,容东片区通过这一新机制协调解决居民需求、诉求400多件。

高质量疏解发展,紧锣密鼓,初见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雄安包養網比較新区功能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这是建设雄安新区的初心和使命。

“不跑腿、不见面,在网上就能办理各项手续,还有工作人员提供一对一指导帮办,太方便了。”近日,落户雄安新区的中矿金石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

雄安新区推出“一企一策一团队”服务,帮助企业线上预审申请材料,免除企业奔波往返;推出住房、社保、医疗卫生、教育等10项政策,完善承接疏解配套政策,助力北京疏解单位高效落户新区。

雄安事,网上办,方便办。“新区重塑17个部门813项事项的网上办理流程,实现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行政审批改革组组长靳惠介绍,目前政务服务网办率、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率、不见面开标率均达100%。

时尚亮丽的酒店式公寓、管家式服务环境……在容东片区,有一个大型建筑群,汇集商务办公、会展中心、精品公寓等六大业态。它就是雄安新区首个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城市功能区——雄安商务服务中心。这里,可为疏解单位提供定制化办公空间,还依托企业服务超市提供政务审批、税务、社保等服务,满足疏解单位落地的全流程需要。

高质量疏解发展,紧锣密鼓,初见成效。中国中化总部、中国华能总部加快建设,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已于2023年秋季开学开诊,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4所高校的雄安校区于2023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目前,首批疏解央企总部、高校、医院和一批市场化疏解项目等陆续落地建设,中央企业在新区设立各类机构200多家。

首批4所疏解高校成立雄安高校协同创新联盟,邀请河北工业大学等9家省属高校、河北钢铁集团等12家企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三研究所等9家科研院所加入,一起成长。

新春伊始,第二批疏解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等陆续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白洋淀畔春潮涌动,雄安新区拔节生长,继续书写着未来之城的精彩故事。

河北永年:遍地开花污查包養網心得染环境 整治提升重获生机 _ 中国发展门户网-国家发展门户

原标题:

遍地开花污染环境 整治提升重获生机 河北永年分类整治“散乱污”企业,标准件产业脱胎换骨

◆本报记者张铭贤

通讯员冯涛 蒿文祥

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说媒,十年前女方会问男方家里有没有标准件加工厂,如今会追问一句有没有排污许可证。这一变化折射出河北整治“散乱污”企业对永年标准件产业带来的影响。

2017年,永年区共排查出“散乱污”企业14950家,占邯郸市的51.19%,占全省的13.78%,为全省数量最多的县(区)。这14950家“散乱污”企业中,9098家为标准件企业。为此,永年区委、区政府全面开展“散乱污”企业清零整治和标准件产业规范提升,通过分类施治,企业数量虽然锐减,但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却大幅提升。

无序生长:遍地开花的标准件加工厂

“三十万人搞生产,十万大军走全国,三千车辆做物流,家家户户出老板。”这是永年标准件产业生动写照。

作为永年的支柱产业和河北省十大特色产业之一,永年区标准件产销量占到了全国的45%,被誉为“中国紧固件”之都。

有繁荣,更有隐忧。永年的标准件加工厂虽然企业数量庞大,但单体规模小、产品档次低、环境污染严重。

“原来这里有华宝、超捷、兴远、荣辉等4家标准件企业,生产中的电镀废水经过简单处理后直接排入洺河,洺河水常年都是褐色的,根本看不到鱼虾等生物。”住在永年区临洺关镇洺河岸边的群众对标准件企业的污染深恶痛绝。

据了解,群众所说的这4家企业还包養網是当地规模较大的标准件企业,众多的小企业甚至没有治污设施,污染更为严重。

邯郸市美坚利五金制造有限公司负责生产管理的马辉介绍说:“小企业基本没有进行环境治理,成本低廉,在价格上有优势。我们厂生产的螺丝要卖到0.12元才能盈利,而小厂子0.06元就能挣钱。”

整治势在必行,也迫在眉睫。2017年3月起,一场“散乱污”企业整治风暴席卷永年,积弊已久的标准件产业成了整治重点。

有序整治:关停取缔五千多家小作坊

经过多轮次排查梳理,永年区将全区9098家标准件企业列入了整治范围。永年区委、区政府提出,要以“洗牌”的力度,按照取缔淘汰一批、规范提升一批、入园进区一批、整合重组一批、高端引进一批的“五个一批”原则,举全区之力推进整治。

“没想到这次动静这么大。”马辉说,“像我们这样已经有治理设施的企业也要进行提标改造,当时还是很抵触的,再提高治理标准无疑成本更高。”

然而几轮争议后,美坚利五金制造有限公司全厂形成了共识:“这次政府是动了真格,不整改肯定过不了关。而且,在全区停产治理的背景下,早整改早复产早见效,还能多抢占市场和客户。”

企业争分夺秒加快建设治污设施,政府部门则24小时值守帮扶企业。整治期间,永年区委、区政府抽调环保、发改等部门业务骨干实行集中办公,对标准件产业规范提升工作提供24小时咨询服务。

永年区环保分局负责环评审批的工作人员刘志强至今记忆犹新:“每天看项目环评报告并进行批复,大家都是连轴转。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区完成了近两千家符合条件的标准件企业的手续办理工作。这些企业通过规范生产,全部纳入了正常环境管理范畴。”

对于治理规范无望的企业,永年区坚决按照“两断三清”标准予以关停取缔。截至2017年底,永年全区9098家标准件企业,按照“两断三清”标准取缔5094家,规范包養平台推薦生产2096家,符合提升条件办理手续企业1908家。

入园进区:标准件产业脱胎换骨

在永年区委书记侯包養網有民看来,相对于关停取缔,整治提升才是永年标准件产业最难啃的“硬骨头”。引导企业入园进区,聚集小企业集中发展、集中治污成了永年标准件产业整治提升的重要举措。

走进河北恒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立下愚公移山志,敢教雾霾变蓝天”的巨大条幅。

作为永年区最大的表面处理企业,河北恒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投入5.4亿元进行环境治理,并采用租赁车间给其他企业生产,自己负责污染治理等模式实现盈利。公司董事长刘占红介绍说,各生产车间不开废气处理系统,生产系统就不能运行。而且当废气处理系统风机电流低于20安培、风机频率低于45赫兹时,生产系统会自动报警、自动关闭。

废酸处置一直是永年标准件产业环境治理中的短板,河北恒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酸再生系统实现再生利用,解决了这一难题。处理电镀废水后的污泥,通过焚烧系统将其中的锌挥发出来,产生的次氧化锌外卖,剩余污泥作为一般固废用于建筑材料使用。

邯郸奔创有限公司负责人郭现虎从事标准件产业20多年了,他的企业现在租用河北恒创包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进行生产。虽然增加污染治理设施提高了生产成本,但郭现虎却算了这样一笔账:吨产品利润薄了,但设备先进了,产品质量和产量大幅提升,原来一天生产7吨货,现在一天生产60吨,算下来,企业一天的总利润比原来多一万元左右。“关键是再也不担心环保检查停产这档子事了,可以满负荷生产。”

中小企业利润增长,规模以上包養企业则实现了产品的晋档升级。目前,永年标准件产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15件,现有河北省名牌产品8件、河北省优质产品27件;4家紧固件企业成为全国紧固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单位。

与整治前相比,永年区标准件产业紧固件行业用钢量虽然减少55.6万吨,但产品每吨利润最高增加了1200元,整个产业增加利润5亿元,部分企业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标准件产业实现了“脱胎换骨”。

家庭农场开启致富查包養门_中国网

原标题:家庭农场开启致富门

春分时节农事忙,家庭农场好春光。

金黄的杨桃、火红的樱桃、雪白的草莓……在福建、河北等地的家庭农场里,生鲜的果蔬长势格外喜人。

“家庭农场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2023年底,我国家庭农场已近400万个。其中,种植业家庭农场占比居多,已成为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力量。

种植品种多样化

“看,这批春季上市的杨桃品质多好。”3月21包養日,福建省厦门市芳都杨桃农场主谢硕章,站在缀满金黄色果实的杨桃树下向记者介绍,这是他父亲从台湾带来的品种,经过几代改良,不仅适应了当地环境,还结出又大又甜的杨桃。

台农谢硕章出身杨桃世家,他的父辈一直从事杨桃种植,钻研多年培育出黄金杨桃。“多年前,我父亲看准了这里的市场,才决定将这一品种落地厦门。”谢硕章介绍,经过两代人的经营,在100余亩的果园里,他种植了几千株台湾杨桃、台湾芭乐和咖啡豆。

在河北省昌黎县军航家庭农场草莓大棚里,记者见到,种植架上五层硕果累累的草莓秧,与地面上一颗颗娇翠欲滴的草莓相映成趣。

“为给游客带来更好的采摘体验,我们把更新草莓品种和提高草莓品质放在首位。”农场主石小军坦言,他每年都试种草莓新品种,为农场注入“新鲜血液”。

包養網排名

在距昌黎县不远的秦皇岛市抚宁区,家庭农场主刘涛从外省引进了白草莓品种——桃熏。“这种草莓的颜色白里透红,口味儿也更浓郁香甜。”他告诉记者,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高端草莓产品也越来越受欢迎。

管护方式现代化

“唰,唰……”

3月22日上午9点,河北省顺平县李骏家庭农场樱桃棚里的气温逼近30℃,农场主李永军在控制室里轻点了下遥控器,大棚膜根据指令自动掀包養起降温。

“自从‘黑科技’傍身,樱桃棚室温调控轻松又省力。”看着丰收在望的满树樱桃,李永军自豪地对记者说,自从去年8个樱桃棚改造后,棚内空气、土壤湿度都实现了实时监测,满足了樱桃生长的最佳条件。

在各地家庭农场里,像这样的高科技设备还有很多。

在北京市房山区弘科农场蔬菜大棚里,一个个白色托盘培养基上的苗株茁壮生长包養

“这些是我们培育的番茄种苗,4月中旬可以挂果,5月中旬就能采摘。”该农场技术负责人许鹤铭告诉记者。

对于温室栽培,如何保证番茄仍是人们记忆中的味道?许鹤铭说,这要得益于温室智能化控制系统。该系统基于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实时监测植物根系周围的环境,还能够自动调整营养液配比,确保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都能获得最适宜的营养供应。

在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铄果椿家庭农场,记者看到,这里除了严格管控樱桃各项生长指标外,还采用了最新生态栽培技术,实现了全程标准化种植。

经营模式集约化

“我从父亲手中接手果园后,开始探索观光农业。”谢硕章介绍,他将果园打造成中小学生开展研学、科普农业知识的休闲农场。

集约化经营不仅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也孕育出乡村新业态。

“我们建有良种繁育区、生产区,所生产的黑小麦良种可供周边农户生产所用。”尝到家庭农场经包養網比較营甜头的河北省馆陶县黑小麦农场主范月青,站在田埂上笑盈盈地对记者说,这得益于农业部门推广的“一码通”赋码和应用“随手记”记账软件。

“我们实行家庭农场名录制度,建立了录入和退出机制。”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农村合作经济处处长刘海生介绍,目前名录里的家庭农场有14.4万个。其中,9200多个农场实现了“一码通”赋码,6600多个农场应用了“随手记”记账软件。

经过培育,一批产业特色明显、示范作用大的家庭农场崭露头角。

“目前,我区拥有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7家,多家被评为市级‘十佳’家庭农场。”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振宇介绍,家庭农场已由注重数量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只有内强素质,外强能力,家庭农场才能不断强大。”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家庭农场发展中心主任于占海认为,“在培育壮大上要因地制宜,家庭农场才能走得更远。”

迟福林:推进中国-东盟蓝色经济查包養行情一体化 为区域合作注入新动能_中国网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 王振红) “当前,构建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成为中国与东盟全面战略合作的重大优先选项。推动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一体化,成为共筑蓝色经济伙伴关系的务实之举、特别之举,加快形成以蓝色经济为主题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网络和一体化大市场,成为中国-东盟全面战略合作的重大任务。”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3月30日在“2024RCEP区域海洋经济青年对话”上,以“推动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一体化”为题发表演讲时表示。

他建议,要务实推进中国-东盟海洋产业一体化、海洋基础设施一体化、海洋旅游经济一体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此外,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要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地理区位、资源环境与高水平开放政策优势,在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一包養網体化中扮演包養行情重要角色。

迟福林建议,建设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一体化的合作基地。如以洋浦港为依托,打造油气资源储藏、加工、交易中心;以三亚为中心推动构建中国-东盟邮轮旅游合作圈;以海口为重点建设面向东盟的海产品进口、中转、保鲜、加工、交易基地等。

“蓝色经济是未来经济,是开放经济,是合作经济。面对一个更加注重和依赖海洋合作发展的蓝色经济时代,务实推进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一体化,不仅有助于释放蓝色经济合作潜力,还将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新动能;不仅有助于推动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还将对中国-东盟包養網全面战略合作产生重大影响。”迟福林表包養行情示。

本次对话会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中国日报社、印尼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马来西亚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主办,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院承办。

鲜花赠逝者 清明寄哀思_查包養網心得中国网

4月2日,在北京长青生命纪念园内,生态葬逝者家属手持花束参加公祭活动。

当日,为缅怀历年来骨灰包養網海葬、自然葬逝者,“2024年北京市生态葬清包養包養網明公祭”活动在北京包養长青生命纪念园举行,逝者家属及社会各界群众为生态葬逝者敬献花束,包養寄托哀思。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动力电池将迎“退役潮”,“城市矿山”如何变废为宝?查甜心寶貝包養網_中国网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当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944.3万辆,比上年增长30.3%。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在便利人们出行的同时带来另一个问题:退役动力电池若处理不当,不仅包養会造成资源浪费,还可能危及环境。

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关注这一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围绕政策要求和产业现状,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呼吁促进动力电池有序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动力电池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

回收市场亟待规范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约为1.3万辆。此后10年间,市场年均复合增长达到86%。截至2023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

“汽车动力电池的平均使用寿命大约为5年~8年,国内早期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陆续进入报废期,预计动力电池将迎来大规模‘退役潮’。”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代表介绍说。

根据机构预计,到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到96万吨;到2030年,将达到350万吨。

“虽然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在国家的重点支持下,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不足依旧存在。”张天任代表说。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的符合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白名单企业有156家,但天眼查APP显示,国内动力电池相关回收企业注册包養網超过4万家。这就意味着目前许多动力电池回收料正在被非正规市场分流。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截至2023年,我国新能源车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

国网泰兴市供电公司六级职员张强代表也关注到类似的现象。“在网络上搜索‘电池回收’,都是‘游击队’上门回收、现金结账的小广告。这些不合规企业回收利用比较粗放,处理也不规范,但成本更低。它们在回收废旧动力电池时可以有更高的出价,抢占了白名单企业的回收量。”张强代表说。

变废为宝仍存堵点

“我国电池原料金属资源禀赋不佳,对外依存度较高。”张天任代表介绍说,生产动力电池所需的钴、镍、锰、锂金属是战略性、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以锂为例,我国绝大多数盐湖锂资源分布在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地区,锂资源的开发受到环境影响和技术壁垒制约,对外依存度超65%。

而废旧动力电池则是一座巨大的“城市矿山”。根据预测,到2025年,通过回收动力电池可再生的锂、钴、镍、锰资源量分别约占相应需求量的27.7%、55.5%、28.7%和47.9%。此外,新能源车动力电池退役后,一般仍有七成左右的剩余容量,可降级用于储能、备电等场景,实现剩余电量最大化利用。

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潜力巨大,但目前回收利用的效率并不高。如果处置不当,这座“矿山”甚至会成为危险的“火山”。张天任代表调研发现,大概有七成的退役电池被小作坊以更高的价格收走,它们对废旧动力电池进行简单修复包装或粗暴破碎后流入市场。

“小作坊回收拆解工艺简单粗暴,梯次利用中普遍缺少强制性检验环节。再利用过程中,由于电池安全性能严重下降导致的二次污染、火灾爆炸等恶性事件屡见不鲜。”中国移动浙江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杨剑宇代表说。

从技术角度看,变废为宝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张强代表介绍,目前,基于容量衰减机理分析建立的电池寿命预测模型还不完善,造成梯度利用退役动力电池在评价检测环节出现困难。

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不规范、资源有效利用率低下的问题,代表们就推动电池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包養平台推薦自己的建议。

“要构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生态体系,强化溯源体系数字化建设。”张天任包養網代表认为,动力电池需建立电池生产商、整车企业、回收企业的综合利用生态体系,形成联动;探索适合的商业模式,整合行业资源,构建覆盖面广、可持续的回收和综合利用网络;完善信息溯源平台,构建包括电池生产、使用、综合利用、报废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溯源系统,实现大数据平台对电池残值评估支撑,让电池最终流向正规回收渠道。

张强代表建议,尽快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电池分类标准,按照电池的质量和用途将电池具体分类,为所有废旧电池回收提供规范指导。同时,加大废旧包養电池梯次利用、剩余电量集中转存、破解拆除处理技术研发。通过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科创企业创新旧电池回收利用技术。

杨剑宇代表建议,建设全国性动力电池回收交易平台。依托该交易平台,推动行业企业开展回收电池产品的来源认证、数据互认、交易对接。针对交易主体提供信息透明的服务,引导形成“投售-收购-运输-处置”的一体化管理闭环。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冲压厂三车间党支部书记、模具钳工首席技师刘辉代表则建议,加强动力电池回收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建设,制定相关政策,明确企业的回收责任和义务,确保电池的规范回收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