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最客觀的見證者,也是最偉年夜的書寫者。
75載風云激蕩,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國民譜寫了恢弘壯麗的史詩,鑄就了國民共和國特出史冊的偉業。
穿越歷史煙云,一個真諦明示未來——
“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平易近族偉年夜復興。”
萬山磅礴看主峰——
堅強焦點凝集氣力,科學理論指引標的目的
九曲黃河,千回百轉,奔騰激蕩。
一部治黃史,也是一部治國史。一組數據對比鮮明:新中國成立前的2500多年間,黃河下流決溢1500屢次,改道26次,給沿岸蒼生帶來極重繁重苦難;新中國成立至今,黃河70多年伏秋年夜汛不決口,20多年不斷流。
“只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發揮社會主義軌制優勢,才幹真正實現黃河管理從被動到主動的歷史性轉變”,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指出。
黨的十八年夜以來,習近平總書記30屢次深刻沿黃省區考核,深入思慮治黃和治國的緊密關聯,在上中下流3次掌管召開專題座談會,深遠謀劃推進黃河安瀾的長久之策。在黨中心集中統一領導下,一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時代“黃河年夜獨唱”正在神州年夜地唱響。
滄海橫流顯砥柱,萬山磅礴看主峰。
堅決維護黨的焦點和黨中心權威,是黨的百年奮斗的主要歷史經驗,是中國共產黨能夠勝利和繼續勝利的最基礎政治優勢。
黨的十八年夜以來,以習近平同道為重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統攬偉年夜斗爭、偉年夜工程、偉年夜事業、偉年夜夢想,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獲得歷史性成績、發生歷史性變革,中華平易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年夜飛躍。
山雄有脊,房固賴梁。
新時代以來,置身中華平易近族偉年夜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年夜變局,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惟家、戰略家的恢弘氣魄、遠見卓識、雄韜偉略,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國民自負自強、守正創新,包養網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往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年夜事,中華平易近族偉年夜復興進進不成逆轉的歷史進程。
平易近族復興的征程上,既要有堅強焦點的引領,也要有科學理論的指引。
2020年9月17日,正在湖南考核的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千年學府岳麓書院。細雨中,總書記撐著傘,看著檐上“實事求是”的匾額,久久凝神。
“共產黨怎么能勝利呢?當年在石庫門,在南湖上那么一條船,那么十幾個人,到明天這一個步驟。這里面的途徑必定要搞明白,必定要把真諦外鄉化。”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點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究竟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
毛澤東思惟、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主要思惟、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點社會主義思惟,我們黨始終堅持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始終堅持以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導國民,以思惟創新引領實踐變革,推動黨和國家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束縛思惟,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
從“兩個結合”“六個必須堅持”,到“十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點社會主義思惟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深入答覆中國之問、世界之問、國民之問、時代之問,科學指引平易近族復興的壯闊征程。
焦點就是氣力,思惟就是旗幟。
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明確指出:“黨確立習近平同道黨中心的焦點、全黨的焦點位置,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點社會主義思惟的指導位置,反應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國民配合心愿,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平易近族偉年夜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
這,是“過往我們為什么能夠勝利”的深入總結,也是“未來我們怎樣才幹繼續勝利”的行動指南。
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強年夜的領導力貫穿于治國理政全過程各方面
2021年9月13日,正在陜西考核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榆林,走進楊家溝反動舊址。
70多年前,中國共產黨中心機關在這個小山溝進駐了120天,毛澤東同道曾在此寫下40余篇文獻和80余封電文來指揮全國的束縛戰爭。
隨著電臺的電波,黨中心的聲音從陜北窯洞傳向年夜江南北,全黨全軍無條件執行號令、聽從指揮,在戰場上勢如破竹、克敵制勝。
撫今追昔,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指出,要始終堅持和完美黨的領導,不斷進步黨科學執政、平易近主執政、依法執政程度,充足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焦點感化。
新中國成立75年來,一個又一個事實雄辯證明,中國共產黨所具有的無比堅強包養的領導力,是風雨來襲時中國國民最靠得住的主心骨。
堅定的目標引領力,指引矢志不渝的奮斗標的目的——
“我以為,實現中華平易近族偉年夜復興,就是中華平易近族近代以來最偉年夜的夢想。”2012年11月底,參觀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時,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示。
為中國國民謀幸福、為中華平易近族謀復興,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任務始終不渝。以宏闊目標引領航向、凝集氣力,中國共產黨人的眼光深遠而堅定。
新中國成立后,“四個現代化”的戰略擘畫,點燃豪情燃燒的奮斗歲月;改造春潮涌動之時,“三步走”的路線圖,激發追趕時代的彭湃動力;進進新時代,以中國式現代化周全推進強國建設、平易近族復興偉業,指引億萬國民向著光亮未來勇毅前行。
將“年夜構想”同“小目標”相結合,中國共產黨人始終高舉幻想信心的旗幟,以高度的戰略自覺篤行不怠,積跬步以致千里。
75年來,我們黨接續編制和實施十四個“五年規劃(計劃)”,猶如一座座里程碑,串聯起了從“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沓機都不克不及造”到實現鐵路進青躲、口岸連五洋、神船遨太空、“回祿”探火星的中國壯舉。
強年夜的組織力,確保全黨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一張“五級書記同框”的照片,提醒了中國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地點:
2020年4月,陜西平利縣女媧鳳凰茶業現代示范園區內,習近平總書記面帶淺笑,向正在任務的茶農們迎面走來。畫面中,從黨的總書記到省委書記、市委書記、縣委書記、村黨支部書記,同時出現在扶貧第一線。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戰場上,黨中心一聲令下,25.5萬個駐村任務隊、300多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同廣年夜鄉村干部沖鋒陷陣,書寫下人類反貧困斗爭的偉年夜實踐。
黨的氣力來自組織。嚴密的組織體系,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優勢地點、氣力地點。
75年來,從血火交織的抗美援朝,到爭分奪秒的抗震救災,從千載難逢的特年夜洪水,到洶涌襲來的世紀疫情……每逢危難關頭,黨旗所指就是號令所向,各級黨組織堅決響應黨中心號召,充足發揮戰斗堡壘感化,廣年夜黨員干部義無反顧沖鋒在前,創造了一個個看似不成能的中國奇跡。
自上而下、高效順暢的組織體系,確保全黨高低“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叱咤變化,無有留難”,黨的組織力真正貫徹落實到國家管理體系和管理才能現代化的方方面面。
高效的行動力,在狠抓落實中不馳于幻想、不騖于虛聲——
瀕臨渤海、攜攬“三北”,京畿重地上,一座“未來之城”雛形初現。
短短7年多時間,雄安新區從無到有、拔節生長,恰是中國共產黨強年夜行動力的生動詮釋。
從帶領國民提早超額完成“一五”計劃,到創造年夜慶油田、紅旗渠、“兩彈一星”等偉年夜成績,從經濟特區到自貿試驗區、不受拘束貿易港,中國共產黨踏石留印、抓鐵有痕,一個步驟步把藍圖變為實景。
“強年夜的行動力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才能的一個主要體現,這種行動力在速率和力度這兩個層面都獲得彰顯。”意年夜利國際問題學者姜·埃·瓦洛里感嘆。
把標的目的、謀年夜局、定政策、促改造,政治領導力、思惟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點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點包養網排名社會主義軌制的最年夜優勢。
打鐵必須本身硬——
鍥而不舍以偉年夜自我反動引領偉年夜社會反動
“全黨同道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任務,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年夜上以“三個務必”告誡全黨。70多年前,毛澤東同道以“兩個務必”警示全黨。
從“兩個務必”到“三個務必”,不變的是中國共產黨人永葆“趕考”的甦醒和堅定。
打鐵必須本身硬。回顧黨的歷史,我們黨總是在推動社會反動的同時,勇于推動自我反動,充足發揮周全從嚴治黨政治引領和政治保證感化,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點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焦點。
始終堅持政治引領,把全黨鍛形成“一塊堅硬的鋼鐵”——
2023年12月27日,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全文發布,這是黨的十八年夜以來黨中心對這一條例的第三次修訂。
修訂后的條例堅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年夜關于堅持和加強黨的周全領導和黨中心集中統一領導的各項安排請求,進一個步驟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帶動各項紀律周全從嚴。
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最基礎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標的目的和後果。
從新中國成立后提出“政治任務是一切經濟任務的性命線”,到改造開放后強調“到什么時候都得講政治”,圍繞黨的中間任務,從政治上加強黨的建設的請求一以貫之。
黨的十八年夜以來,以習近平同道為焦點的黨中心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請求,強調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健全維護黨中心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各項軌制,黨的團結統一加倍鞏固,政治生態不斷向好。
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深入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全黨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步調一包養網致向前進。
始終堅持系統集成,打好自我反動“組合拳”——
勇于自我反動,從嚴管黨治黨,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德。
從新中國成立后處決劉青山、張子善的“共和國反腐第一案”,到改造開放后堅持“一手抓改造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再到新時代以“獲咎千百人、不負十四億”的勇氣氣魄祛疴治亂,推動反腐敗斗爭獲得壓倒性勝利并周全鞏固……
75年來,我們黨始終堅持從嚴管黨治黨,打出一套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的“組合拳”,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美、自我改革、自我進步才能,確保黨永葆茂盛性命力和強年夜戰斗力。
從以作風建設開局破題,把貫徹落實中心八項規定精力作為主要抓手,到“打虎”“拍蠅”“獵狐”多管齊下,一體推進不敢腐、不克不及腐、不想腐,再到周全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惟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軌制建設貫穿此中……
新時代以來,一系列理念創新和實踐創新,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年夜工程推進到新階段,構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主要思惟、關于黨的自我反動的主要思惟,我們黨找到了依附自我反動跳出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謎底”。
始終堅持破立并舉,不斷推進黨的建設軌制改造——
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年夜會上指出,我們黨已經“構成比較完美的黨內法規體系”。
從新中國成立后作出關于增強黨的團結的決議,到改造開放后出臺關于黨內政治生涯的若干準則,再到新時代制訂修訂一系列基礎性黨內法規,進一個步驟健全周全從嚴治黨體系……
放眼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其他政黨能像中國共產黨這樣從嚴管黨治黨,能像中國共產黨這樣構建起這般科學嚴密的周全從嚴治黨體系。
2024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心關于進一個步驟周全深化改造、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把黨的建設軌制改造擺在主要地位統籌謀劃、接續推進,作出一系列具體安排,對于推動黨的領導軌制優勢更好轉化為治國理政的實際效能具有主要意義。
奮進新征程,揚帆再出發。
在以習近平同道為焦點的黨中心堅強領導下,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周全領導,就必定能匯聚起全黨全國各族國民團結奮斗的磅礴之力,在強國建設、平易近族復興新征程上奪取新的更年夜勝利、創造新的更年夜奇跡。
(新華社北京9月24日電)
中華平易近族是一個大師庭
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
在全公民族連合提高表揚年夜會上
習近平總書記誇大
推動中國式古代化、完成配合富饒
一個平易近族也不克不及少
▲10月1日,拉薩市布達拉宮廣場舉辦升國旗典禮。 新華社記者丁增尼達 攝
一唱雄雞全國白
萬方樂奏有于闐
新中國成立以來
黨和當局保持加速多數平易近族和平易近族地域成長
不竭知足各族群眾對美妙生涯的向往
▲8月3日,在青海省果洛躲族自治州瑪沁縣,演員在慶賀果洛州成立70周年文藝展演運動上扮演。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平易近族地域經濟社會成長和
多數平易近族群眾生涯獲得史無前例的提高
多數平易近族面孔、平易近族地域面孔、
平易近族關系面孔、中華平易近族面孔
產生了天翻地覆的汗青性劇變
▲2023年3月21日,回復號列車穿行在西躲拉林鐵路林芝段的桃花間。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尤其是黨的十八年夜以來
習近平總書記屢次深刻平易近族地域考核
屢次誇大
脫包養貧、周全小康、古代化
一個平易近族都不克不及少
▲甘肅布楞溝村引水修路建新村。圖片起源:甘肅省農業鄉村廳
多數平易近族和平易近族地域
同全國一道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配合邁進周全包養網心得小康社會
平易近族自治處所420個貧苦縣所有的脫貧摘帽
28小我口較少平易近族所有的完成整族脫貧
▲2020年5月15日,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扶貧隊長麻光輝(左)與返鄉年夜先生施林嬌(中)一路直播傾銷土特產。新華社記者陳思汗 攝
▲拼版照片。左圖:束縛前,獨龍族群眾出行需求爬天梯(材料照片);右圖:獨龍族青年李永明和奶奶出門往山上割豬草(新華社記者胡超攝)。
一些新中國成立后“一個步驟跨千年”
進進社會主義社會的“直過平易近族”
又完成了從貧窮落后到周全小康的
第二次汗青性跨越
▲孩子們在四川昭覺縣易地扶貧搬家縣城集中安頓點沐恩邸社區幼兒園上課。新華社記者 尹恒 攝
成長是處理一切題目的總鑰匙
為加年夜平易近族地域成長力度
中心財務連接推動村落復興補貼資金
(多數平易近族成長義務標的目的)
支撐實行了興邊富平易近舉動
和美村寨扶植、平易近族手產業
平易近族文明游玩、基本舉措措施補短板
等惠平易近生、熱民氣項目
助力平易近族地域駛進成長慢車道
▲廣西投進中心財務多數平易近族成長資金1.6億元,打造平易近族村寨與村落游玩融會成長試點39個。圖為2024年4月廣西傳統平易近族節日“三月三”時代,來自全國的游客與夢嗚苗寨村平易近一路慶賀節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平易近宗委供圖
國度平易近委斷定
全國首批“配合古代化試點”
領導各試點地域先行先試
安身本身上風 鉚定高東西的品質成長
財產富平易近 文旅富平易近
生態富平易近 邊貿富平易近
……
將資本變資產 向特點要效益
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以國度平易近委“配合古代化試點”為抓手,積極增進農文旅融會成長。圖為2021年4月30日,參賽隊員在景寧縣澄照鄉三石村惠明茶園餐與加入采茶競賽(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李肅人攝)
▲貴州省級非遺苗繡代表性傳承人龍祿穎開辦了非遺文明企業,率領各族群眾失業增收。圖為龍祿穎(右二)和公司員工們在手工刺繡車間刺繡。新華社記者楊文斌 攝
平易近族地域積極作為
找準在國度全局中的成長定位
自動融進和辦事新成長格式
譜就村落復興和中國式古代化的篇章
▲江西在11個村落先行先試,聚焦財產、文明、生態復興等,扶植一大量“和美村寨”。此中,撫州市樂安縣5個平易近族村寨抱團成長黑筍干加工場。圖為任務職員展現該廠特點產物。 中公民族報記者叢蓉攝
治國必治邊
邊疆穩則國度興
國度平易近委結合有關部分
立異推進興邊富平易近舉動
實行“平易近營企業進邊境”
“邊境特產銷全國” “科普邊境行”
“各族群眾互嵌式成長打算”等
帶動大量平易近營企業到邊境投資興業
為邊境農特產物銷往全國牽線搭橋
▲8月6日,僑商進邊境暨創業中華·僑興遼寧丹東行運動在遼寧省丹東市舉行。圖為企業現場簽署一起配合協定。中公民族報記者叢蓉攝
人流、資金流、技巧流
在邊境地域涌動
舊日開放“末梢”變“前沿”
在邊境繪就一幅邊平易近富、邊關美、
邊疆穩、邊防固的動聽畫卷
▲云南兼顧投進中心財務多數平易近族成長資金及各類扶植資金136.8億元,在4000多公里邊疆線沿線建成374個古代化邊疆幸福村。圖為云南騰沖市淨水鎮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村平易近正在歇息。新華社記者胡超攝
各地在用好資金、搞活項目之時
保持付與一切改造成長
以彰顯中華平易近族配合體認識的意義
以保護同一、否決決裂的意義
以改良平易近生、凝集人心的意義
▲江蘇深刻實行“紅石榴”失業舉動。截至本年7月,全省13個設區市的410家企業累計面向平易近族地域各族群眾供給3.45萬個失業職位。圖為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與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區、鐘山區,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經由過程收集平臺舉辦“紅石榴失業舉動”一起配合簽約暨企業同盟“直播帶崗”僱用運動。江蘇省平易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供圖
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指出:
各平易近族經濟相依
是中華平易近族構建同一經濟體的強盛氣力
汗青和實行證實
各地域各平易近族只要不竭融進國度成長年夜局
加大力度經濟交通一起配合
才幹更好推進國度經濟繁華
更好完成本身經濟成長
▲果洛西寧平易近族中學先生尼東拉毛在上課(圖片起源:新華社)
“上海的叔叔阿姨轉變了我的人生。”
在2024年中國收集文明年夜會
鑄牢中華平易近族配合體認識分論壇上
躲族先生尼東拉毛分送朋友了
上海對口聲援果洛的故事
黨的十八年夜以來
對口聲援和工具部協作機制不竭完美
力度不竭加年夜、格式不竭深化
中華年夜地涌現出一幕幕
“先富帶后富”的活潑實行
也澆灌出更鮮艷的平易近族連合之花
▲寧夏閩寧鎮賀蘭紅共享酒莊。圖片起源:寧夏季報
近10年來
各援疆省市累計設定
援疆(含兵團)資金近1700億元
1100萬各族群眾住房前提改良
200多萬休息力穩固失業
新疆迎來經濟成長速率最快
基建投資力度最年夜
平易近生受害最多的時代
▲9月30日,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域的阿禾公路開端試通車。阿禾公路出發點位于阿勒泰市拉斯特鄉,經托勒海特駛進禾木。守舊后,阿勒泰市至禾木景區的過程將從6小時延長至3小時。新華社記者陳朔 攝
對口援躲30年來
先后有十余批、近1.2萬名干部人才
奮戰在青躲高原
10年間,“電力天路”已籠罩全區
4G收集靈通率99%
變動位置付出、“直播帶貨”成為生涯日常
西躲也由此步進成長最好、
變更最年夜、群眾得實惠最多的汗青時代
▲ 近年來,西躲山南市瓊結縣將傳統文明與村落復興相聯合,經由過程援躲氣力招商引資,成立公司生孩子純手工躲毯,同時還聘任躲毯手工藝人,為本地群眾傳授編織身手,在傳承傳統身手的同時,拓寬農牧平易近增收渠道。新華社記者 旦增尼瑪曲珠 攝
本年9月19日召開的
全公民委體系對口聲援西躲新疆任務會議
對進一個步驟展開好援躲援疆任務停止安排
▲廣東省平易近宗委結合廣東援疆後方批示部、中山年夜學孫逸仙留念病院和喀什地域第一國民病院,配合倡議粵疆齊心醫療救治“結石baby”項目。截至今朝,醫療救治項目累計救治患兒138名、不花錢篩查兒童3000余例。圖為援疆大夫在喀什為低齡尿路結石患兒診癥。起源:南邊都會報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對口聲援和工具部協作
彰顯了社會主義軌制的優勝性
增進各地域在經濟上
加倍慎密地連在一路、融為一體
讓各族國民心靠得更緊、情變得更濃
作為中華平易近族大師庭成員的
回屬感、驕傲感和任務感極年夜加強
▲2024年8月8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躲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演員在文藝展演運動上扮演。新華社記者 潘彬彬包養網比擬 攝
配合富饒包養是社會主義的實質請求
全部國民配合富饒的古代化
是中國式古代化的主要特征
“中華平易近族是一個大師庭,
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
放眼神州年夜地
在強國扶植、平易近族回復的新征程上
各平易近族同舟共濟、手足情深
“一家人”更好的日子在后頭!
離開寬城,聽聞最多的,當屬這里自古有生、而今遍植的板栗樹,以及本地繚繞板栗農耕勞作,世代賡續的傳統板栗栽培體系。
寬城滿族自治縣位于河北省西南部、燕山山脈西北端。這里的傳統板栗栽培體系,是千百年來本地大眾順應特別生態周遭的狀況,融匯生涯方法、生孩子技巧、生態景不雅與地區文明不竭演變而成。其效能不只表示在供給板栗果及從屬產物,還具有主要的生態、文明和科研價值,是冀北燕山山地板栗栽培體系的活潑縮影。
2014年5月,該體系被認定為第二批中國主要農業文明遺產。2016年,列進我國全球主要農業文明遺產準備名單。2023年11月,正式被結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全球主要農業文明遺產,其傳統的山地復合栽培系統,對全球山地生態農業扶植具有示范感化,奇特的農耕文明傳承形式,為全球主要農業文明遺產維護供給鑒戒。
蒔植栽培汗青之“久”
我國有長久的板栗蒔植汗青,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已停止板栗栽培。西漢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傳記》中就有“燕、秦千樹栗……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的明白記錄。《蘇秦傳》中有“秦說燕文侯曰:南有碣石雁門之饒,北有棗栗之利,平易近雖不細作,而足于棗栗矣,此所謂天府也”之說。西晉陸機為《詩經》作注也說:“栗,五方皆有,惟漁陽范陽生者甜蜜味長,處所不及也。”以上記錄中的“北”“燕”之地,重要指此刻寬城地點的燕山地域。以上記錄也證實了寬城是我國板栗栽培技巧的主要來源地。板栗抗旱才能強,受天氣變更的影響小,又因其樹木堅固,被本地人稱為“鐵桿莊稼”。
自元代建寬河驛后,就有商販將寬城板栗運銷唐山轉天津出口。清康熙四十五年,康熙天子路過寬河城,食板栗后贊曰:“全國甘旨也”。清代以后,種栗、食栗、用栗逐步成為時髦。每到板栗花期季候,人們都拾栗花打成繩,進進夏春季節,家家戶戶撲滅花噴鼻,用以驅逐蚊蟲和祛瘟。20世紀70年月末期,板栗已成為本地主要的出口創匯產物。1977年,寬城向japan(日本)出售板栗363.28噸。1979年,寬城縣委第二次斷定農業生孩子成長方針:以林果為主,農林牧漁周全成長。此刻,寬包養城板栗蒔植面積72萬畝,栗樹總量達2600萬株,是全國獨一的“無機食物原料板栗尺度化生孩子基地”。2003年,“寬城板栗”取得國度東西的品質監視查驗檢疫總局頒布的“國度地輿標志維護產物”證書。今朝,寬城板栗已遠銷日包養網、美、加、韓等26個國度和地域。
天然生態周遭的狀況之“和”
寬城屬熱溫帶、半潮濕、半干旱、年夜陸性季風型燕山山地天氣,均勻海拔300米—500米,為冷涼地域。全年無霜期139—175天,年均勻氣溫8.6°C,最低氣溫-23℃,最高氣溫39℃,日夜溫差達12℃以上。年日照年夜于2877小時,年降雨量約為748毫米,地下水儲量為2.3億立方米。全縣耕地總面積16萬畝,占總地盤面積的5.46%。泥土有亞平地土、棕壤、褐土、草甸土四個類型。泥土pH值6.5—7.8,均勻無機質含量1.1%—2.93%。
寬城生態周遭的狀況精良,為國度級生態示范區,全年城區周遭的狀況空氣東西的品質到達和洽于Ⅱ級天數為330天。寬城屬灤河道域,灤河起源于豐寧縣,由北向南流經寬城西部,境內全長36千米。縣內有三條終年河:瀑河、長河、青龍河,年均勻徑流量為3.07億立方米,總流域面積66452.1公頃,占全縣總面積的34%。全縣河道水質所有的達標。全縣有林空中積為190萬畝,叢林籠罩率到達66.09%。2013年被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全國綠化模范縣”稱號。
寬城的天然前提有利于板栗蒔植生孩子,重要有三個緣由:光照資本豐盛,受光時光長;雨熱同季,夏日雨量充分,有利于各類農作物發展;春季日夜溫差年夜,有利于光合產品的積聚,食糧作物及果樹品德較好。
復合生態體系之“效”
寬城境邊疆形復雜,山空中積遼闊,林果業是農業重要經濟起源。此中,板栗蒔植支出占全縣農業支出80%擺佈,板栗蒔植是本地重要特點農業財產。林農復合農業是本地農業的凸起特色,如在坡地修筑梯田栽種板栗,林下栽種蕃薯、窩瓜、年夜豆、年夜蔥等作物,既利于水土堅持又是對地盤資本的充足應用;在山麓山谷地形平展的地域,履行林糧間作,如板栗-年夜豆間作、板栗-玉米間作、板栗-谷子間作、板栗-紅豆間作等。板栗樹干和根部在較長的陰雨氣象狀態下,還會發展包養網價錢出一種特有的菌類——栗蘑(學名灰樹花)。本地農人依據這一情形,搭建年夜棚模仿栗蘑發展前提,搜集板栗樹枯枝落葉,將其磨碎在林下培養栗蘑。此外,一些農人還在板栗林下從事養殖運動,如在林下養雞、養鴨。
寬城板栗林生態體系具有很高的物種多樣性。據查詢拜訪,本地板栗有324個單系,今朝重要蒔植的外鄉種類有6個,引進的板栗種有39個。別的,由于板栗林的郁閉度較低,並且人們在每年夏季春初要包養網比擬停止板栗修剪,使板栗林下可以取得較充分的光照,林下合適多種食糧作物、蔬菜瓜果作物以及各類野生植物的發展,所以在林間會構成豐盛的生物多樣性。
寬城板栗栽植系統具有顯明的營養輪迴感化,能使板栗園的泥土肥力可以或許得以保持,良多百年以上的板栗園至今仍能保持較高的產量。經由過程林下蒔植栗蘑,充足應用板栗樹裁包養剪下的樹枝,而栗蘑栽培的基質又可以增添泥土無機質和泥土營養,增進板栗樹的發展。此外,林下養殖的家禽削減了板栗樹病蟲害產生,家禽糞便又為板栗樹供給了無機肥,進步了資本應用效力,削減了生態周遭的狀況淨化,完成了資本可連續應用。
經濟社會效益之“厚”
板栗是寬城農人的重要支出起源,由于年夜大都板栗樹由分歧的農戶治理,不克不及履行同一治理,是以板栗的經濟效益尚未獲得完整施展。為進一個步驟進步板栗治理程度,進步農戶經濟收益,本地當局鼎力推行“公司+農戶+基地”財產形式,由公司同一制訂生孩子技巧規程、同一治理、同一收買,顯明進步了板栗生孩子治理程度和產量,也使農人經濟支出有了顯明晉陞。全縣板栗已完成年產4.3萬噸,年發賣支出8億多元,栗農夫均增收3500元。同時,為了進一個步驟增進板栗財產成長,寬城提出“經由過程產業反哺農業,城鎮支撐鄉村,打造塌山、桲羅臺、碾子峪、峪耳崖、年夜地、鏵尖板栗財產帶”,領導農人成長農家游,興辦家庭農場、家庭果場、家庭果園,并對果農停止補助。這些政策增進了板栗財產成長,同時也使鄉村配套途徑、供水、排水、村容村貌獲得了顯明改良。
全球主要農業文明遺產寬城傳統板栗栽培體系的維護與應用,還帶動了全縣休閑農業和村落游玩的成長。2014年以來,全縣招待農家游、村落游、賞栗花等游主人數增添50多萬人次,增添游玩支出2億元;經由過程板栗栽培為年夜部門農人供給經濟起源,栗農有了穩固的支出,特殊是庫區移平易近經由過程板栗栽培發家致富后,移平易近生涯穩固。同時,還削減了水土流掉,改良了生態周遭的狀況,全縣叢林籠罩率到達了66.09%,位居全省第四位。
寬城縣委書記張成表現,繚繞板栗這一全縣頭號特點農業財產,寬城要將農業文明遺產維護和財產化成長與村落復興加倍慎密地聯合起來,深耕全財產鏈,推進一二三產融會成長,苦守生態底線,推進綠色高東西的品質成長,帶動村落周全復興,果斷不移地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活潑樣板。
金秋十月,風染果噴鼻,黃河岸邊正在演出一場場“速率與豪情”。車手極速馳騁,村平易近也忙著籌措。山西省臨汾市年夜寧縣泰初鎮嶺上村黨支部書記王蒲看著通信錄里新添加的50多名車手老友,紛歧會,又來了幾筆買蘋果的訂單。
10月12日至15日,由年夜寧縣和吉縣結合主辦、浙江鄉立方村落成長團體無限公司承辦的“年夜吉520”黃河好漢會car 越野挑釁賽迎來第四屆競賽。正值蘋果豐產季,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的400余名賽車手齊聚賽場,一邊體驗特有地形的新賽道,一邊咀嚼蘋果包養網飄噴鼻。“我們在村里做小集市,曾經現場為村平易近賣了3包養網0多箱蘋果。”王蒲說。
此次賽事道路全長70公里,聯動年夜寧縣、吉縣兩地,串聯起兩縣越野營地、游玩景點、特點村落等。年夜寧縣委副書記、當局縣長王志華表現,本次賽包養網事為年夜吉兩縣推動區域協作供給了無益摸索,也為完成黃河道域生態維護和高東西的品質成長供給了立異實行,推進黃河道域體育賦能村落復興、農文旅體深度融會成長。
來自西安的車手鄭先杰有十多年的跑賽經歷,他感觸感染了黃土高原上的平面式包養賽道后表現很新穎很安慰。“感到本身融進了年夜天然,這里的村平易近都很熱忱,農特產物也很豐盛,是一次很是難忘的體驗。”鄭先杰說。
和車手一樣豪情彭湃的,還有本地的村平易近。王蒲告知記者,競賽時代,嶺上村43戶70多間平易近宿所有的住滿,最多一戶一天能收益700元以上。“往年三月得知要辦越野賽,我們就想借助地輿上風,以賽事之名搞平易近宿,增進村莊財產提檔進級。”王蒲說,平易近宿常態化運營後果不錯,每年寒假會招待好幾批年夜先生“三下鄉”團隊,日常平凡也會招待企業團建、散客游玩等。
趁著人流涌至,村平易近的家庭餐館也辦了起來。嶺上村村平易近馮瑞平在往年偶爾因越野賽招待了來自浙江、江蘇、遼寧等地的車手后,他萌發了開家庭餐館的動機。“外埠的主人愛好吃些我們這里黃河魚之類的土特產,今朝收益保底每個月三千元擺佈。”馮瑞平說,縣里也激勵鄉村成長天井經濟,申報勝利后一年還能拿到獎補2000元。
沿著老沿黃路和新黃河1號游玩公路,參賽選手從年夜寧轉場至吉縣,盡賞絢麗的黃河風景和兩岸的山川風景,領略黃土高原的秀氣山嶺,感觸感染著別樣的賽車體驗。
間隔吉縣段賽場約十公里處,就是黃河壺口瀑布。良多往年就來欣賞過的車手本年仍來打卡。不少車手表現,與南邊的溫婉分歧,壺口瀑布的磅礴之勢讓人線人一新,曾經“種草”給身邊的伴侶們作為必打卡地。
吉縣壺口鎮副鎮長馮悅海說,為豐盛文旅業態,壺口鎮陳家嶺村應用閑置小學改革為畫山畫水、感悟鄉愁的藝術寫生基地,趁著此次賽事投進運營。自此,“黃河年夜獨唱國際包養藝術寫生基地”成為這里的一張新手刺。(記者馬曉潔)
眼下,遼寧省喀左縣水泉鎮水泉村的潤澤產業園迎來豐收季,一串串葡萄猶如晶瑩剔透的寶石掛滿枝頭,一個個早金酥梨皮薄多汁清涼潤喉,一顆顆李子酸甜可口。
曾經的水泉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成片的荒地不適宜農作物耕種,嚴重阻礙了當地經濟發展。2016年,由遼寧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以下簡稱“果樹所”)牽頭,整合農經所、花卉所、經共享會議室作所、旱地所、蔬菜所等專家團隊,以荒地為“家底”,派專家、引品種、送技術,一鍬一鏟、從無到有,建成了如今集農耕體驗、休閑娛樂、生態農業、學習教育于一體的600多畝綠色生態產業園,實現了從積貧積弱到民富村強的轉變。
正因這一次“結緣”,科技示范的引領效應不僅在水泉村“開花結果”,還輻射到周邊的老杖子村、南亮子村等,帶動了水泉鎮積極發展果樹生產和觀光采摘等農旅項目,探索出一條“以農促旅、以旅興農、農旅融合”的發展新路徑。
院地合作,蹚出強村富民新路子
“以前啥也種不上,現在這里的果子長勢喜人,天天有游客來打卡,別提多熱鬧了。”水泉鎮副鎮長唐廷波望著眼前的一大片果樹感慨道。他曾是水泉村黨支部書記,也是這片土地重新煥發生機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2016年初,村企業家唐廷波被推選為水泉村黨支部書九宮格記、村委會主任,并領辦喀左潤澤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全面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發展模式,當年便流轉了160畝土地。
同年,遼寧省農業科學院成立了由果樹所研究員劉秀春為首席專家的“喀左特色果樹村級服務平臺專家團隊”,圍繞“綠色、生態”發展思路,先后引進葡萄、蘋果、梨、李子、杏等20余個新品種,從施肥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到高光效樹形培育技術等全面實施綠色果品標準化管理。
“強強聯合”之下,水泉村的富民之路越走越寬,現已建成花海觀光、鮮果采摘、蔬菜認養和餐飲娛樂四大核心項目區。記者看到,在花海觀光區,種植了以馬鞭草為主的十余種觀賞性花卉,并打造了棧道、長廊、風車等景觀;在鮮果采摘區,不僅有葡萄、梨、杏等果樹,還建設了村級追蹤式光伏電;在餐飲娛樂區,蒙古包、觀賞平臺、兒童娛樂場地等一應俱全……一片荒地蛻變成了國家AAA級景區。
“在潤澤產業園干活不僅能賺工資,還可以照顧家人,沒事的時候就去文化廣場扭扭秧歌、跳跳舞,日子好過咧!”今年共享會議室62歲的劉恒金是水泉村人,也是潤澤產業園的一名員工。由于丈夫身患尿毒癥,過去一家人靠幾畝薄田謀生,日子過得非常拮據,而產業園的發展壯大讓她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每月有固定工資近3000元。
受益的不僅是劉恒金一家,合作社目前吸納了746名社員,通過收益分紅、土地流轉、務工獲酬以及光伏發電等渠道,社員人均年增收超400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6年不足5萬元提高到2023年超100萬元。
送技下鄉,助力產業提質增效
“以前這里的農民主要種玉米和雜糧,果樹栽培技術基礎較為薄弱,所以針對不同果樹、不同生長階段,我們精心選派了各個領域的專家,到田間地頭給老百姓答疑解惑。”果樹所副所長趙鋒說。
在潤澤產業園,劉秀春正領著技術員在調制配方肥,她告訴記者:“農民根據果樹對養分的需求來供應肥料的情況較少,過量施用化肥的現象較多,因此樹體往往大小年結果、果實產量不穩定、品質較差、果實生理病害嚴重、土壤質量下降等現象頻繁發生。”
為此,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積極推廣“果園減量精準施肥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瑜伽場地科技成果,在喀左縣建立了配方施肥示范點10個,示范配方肥面積2000畝。通過技術培訓和長效配方肥的發放,當地果農很快掌握了技術要點,僅需完成花后一次性施肥,不僅大大簡化了施肥過程,還節省了人工。
從2017年開始,劉秀春團隊每年數十次前往喀左縣,傳授果樹修剪、花卉管理、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控等種植經驗。
前不久,一場別開生面的田間課在水泉村舉辦。“現在進行第二遍疏果,是好中選好,把最優的果子留下來,剪除消耗營養的多余枝,為梨子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國家梨產業技術體系營口試驗站站長、果樹所研究員沙守峰正手持剪刀有條不紊地進行技術示范。數十位果農圍攏在果樹下,時不時向他詢問。“以前咱們種樹都憑經驗、靠運氣,現在有專家親自指導,果子品質也提高了不少。”果農李澤祥說。
不僅梨園有科技助力,水泉村的葡萄也實現了提檔升級。盡管水泉村栽培葡萄20多年,但是管理方式粗放、品種單一,當地葡萄質量參差不齊,難以賣上好價錢。“按照‘適地適栽’原則,我們為水泉村引進了‘陽光玫瑰’‘妮娜皇后’等葡萄優新品種,并擴大栽培區域,實現規模化經營。”國家葡萄產業技術體系熊岳綜合試驗站站長、果樹所研究員孫凌俊介紹,目前每畝地年產葡萄4000斤,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因為村里人手少,農技專家還指導村干部學技術、學經驗。幾年下來,舉辦培訓班10余次,培訓潤澤花海農業技術骨干3人,培訓農民500余人次。果樹逐漸進入結果期,專家團隊又幫助合作社設計果品包裝,拓展銷售渠道,并注重品牌效應,申請了果品商標,提高了品牌價值。
“遼寧省農業科學院自主完成的新品種、新技術、新方法、九宮格新成果等陸續在水泉村‘落地生根’,不僅助推了當地集體經濟的發展,也成為省農業科學院重要的科技成果展示基地和全省鄉村振興的示范典型。”遼寧省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隋國民表示。
以點帶面,跑出融合發展加速度
為了進一步擴大鄉村振興規模,穩定和擴大技術扶持成果,劉秀春團隊以水泉村潤澤產業園為模板,對水泉鎮7個行政村現有的產業和資源進行了實地勘查和調研。
通過挖掘各村資源、文化和產業優勢,引進新品種、實施新成果、提供新技術、應用新方法,教學培育集生態旅游觀光、鮮果采摘、餐飲娛樂、住宿休閑、農事體驗、旅游節慶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示范區,積極打造水泉農文旅特色小鎮。依托“凌河第一灣”等自然生態資源,重點發展南亮子村依灣農家景區、水泉村潤澤花海景區,力爭從“一村一品”升級為“一鎮一業”的發展模式。
南亮子村村民戴新忠是依灣農家生態旅游項目開發有限公司的一名員工。他家23畝地都入了合作社,變成了采摘園,每年分紅可得1萬多元,再加上他每月工資3000多元,年收入六七萬元。
如今,水泉鎮村民有的當起了船家,有的當上了廚師,有的成了服務員,有的干零活,家里養的雞、鴨、鵝,種植的綠色蔬菜、水果等都成了景區的俏銷品。發展旅游業不僅增加了村集體收入,也讓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2023年11月,水泉鎮獲評“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鄉鎮”,南亮子村獲得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和遼寧省鄉村旅游重點村等稱號,農旅融合加速鄉村全面振興。
“下一步,水泉鎮將致力于健全聯農帶農機制,豐富景區旅游業態,完善景區功能,將更多農民納入產業收益鏈條,有效銜接鄉村全面振興,切實走好走實村社共建、黨群共建、綠色生態的振興發展之路。”水泉鎮黨委書記胡殿發表示。
新華社西寧9月22日電 題:向新求變、向綠而生——青海創安以改脫困的啟示
新華社記時租會議者駱曉飛、周盛盛、張龍
這是一個瀚海荒原上發生的“孤島突圍”故事,也是一段起死回生的改革歷程。
青海創安公司,地處青海省海西州茫崖鎮。這里石棉資源富集,工業儲量占全國儲量的40%,資源稟賦讓創安的石棉品牌“中國茫棉”一度享譽海內外。
8月22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鎮,青海創安公司工人在縫合石棉產品包裝袋。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正如其名,茫崖鎮平均海拔3100米,方圓200多公里荒無人煙。這樣一家“孤島企業”,一度因遠離市場、機制僵化,留下不少積弊沉疴,直至瀕臨破產。
刀刃向內,向死而生。創安通過一系列壯士斷腕的改革,創新重塑品牌力、提升市場競爭力,奮力突圍轉型。短短三年間,負債率下降近30個百分點、一線職工人均工資翻了兩番多,優質產品占比從不足三成增至七成,國內國際訂單供不應求。
向新求變、向綠而生——創安的故事,正是傳統企業勇于自我革命、積極轉型發展的一個生動例證。
矢志混改 走出市場化新路
白天黃沙漫天、晚上朔風呼嘯,嚴重的高反讓人夜夜難眠……2018年,吳世周來到茫崖鎮,擔任創安公司總經理,這里的環境,比他想象中更加惡劣。
更嚴峻的是公司運營狀況:這家始建于1958年11月的國企,長期占據國內石棉市場二分之一以上份額,但隨著新型建筑材料的應用和自身應變能力不足,創安逐漸沒落,一度瀕臨破產,公司賬面金額不足50萬元、接連3個月拖欠職工工資、負債率攀升至127%……
“不能坐以待斃!”吳世周態度堅決。
要想突出重圍,必須摸清市場現狀。創安派出團隊赴行業協會、海關、下游市場開展調研。調研發現,盡管石棉產品的應用領域在收窄,但目前國內年需求量仍維持在25萬至30萬噸,國際市場也有大量需求。
“市場的需求還在,而且茫崖其他民營棉企還在盈利,我們坐擁大量資源,為何連年虧損?”經過調研,吳世周的疑問得到厘清:問題根源在公司自身。
8月22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鎮,青海創安公司工人在搬運石棉產品。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從內部來看,作為一家老國企,創安自身體制機制還帶有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沒有明確的獎罰機制,員工吃著“大鍋飯”,干多干少都一樣;部門間藩籬固化,生產與市場兩張皮,面對市場變化反應遲鈍。
與此同時,民企負責人李更財2013年在茫崖鎮投資300余萬元從事溫石棉開采,由于沒有采礦權,他的公司只能在創安開采過的尾礦進行二次開采。
在茫崖鎮,像這樣的民營棉企大大小小有12家。
當時的創安,人均工資不足民企員工的三分之一,職工沒有積極性,生產效率低下;而民企生產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互相之間又存在內耗式的同質化競爭,盈利空間越來越小。
長此以往,雙方都是死路一條。
2019年底,吳世周又被任命為創安公司黨委書記、董事時租長。他決定放開手腳,在整合礦區內不同產權主體的基礎上,全面推進以增資擴股、增量引入、資本和利益綁定為方式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前些年,公司也大大小小搞過幾次改革,改來改去好像沒啥變化。”一些老員工一聽到改革,心里滿是嘀咕。
“混改后怎么保證我們的利益?”“民企能占多大的股份?”……各家民企參與混改的意愿、訴求各不相同,是擺在混改面前的頭道難題。
2020年,受市場因素和經營方式影響,創安生產幾近停滯,各家民企也受到強烈沖擊。經營狀況的急轉直下,讓混改更顯得迫在眉睫。
剖析市場、陳述利弊、主動示好……為了打消民企的疑慮,創安拿出最大的誠意,與民企逐個開展協商談判。
“創安深耕石棉產業多年,有獨一無二的資源優勢、品牌優勢、渠道優勢。”李更財說,在風高浪急的市場中,創安與眾多民企只有匯成一脈,才能博得一線生機。
為保證民企安心,創安決定讓民營企業資本占比49%,自己再根據相應資產量配比占51%。創安其小班教學余的固定資產,混改企業還可通過租賃的方式使用。
很快,大家意識到,這一次的改革的確與以往不同:徹底打破傳統的“等靠要”思維,引進民營企業,推進以產權重組為核心、以混合所有制為形式的改革,讓民企管理機制倒逼國企自我改革。
8月22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鎮,青海創安公司工人在搬運石棉產品。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經過近半年的拉鋸戰,12家民企全部達成混改共識。
“不破不立,向死而生!”對于這次改革,吳世周這樣認為。
混改的效果立竿見影。民企對市場的靈敏性和成本意識得以發揮,銷路進一步打開,公司產品優良率從30%提升至70%;而創安的市場地位也逐漸恢復,年產銷量在6萬噸的基礎上翻番,最高達到14.5萬噸。
就在當年,創安營收同比增長85%,實現扭虧為盈。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2.16億元、利潤近1000萬元,創造了公司歷史最高產值。
追新逐綠 駛向廣闊藍海
混改,只是解決了創安如何活下去的問題。未來如何能發展得更好,依然是創安面臨的難關。
走進創安采礦區,一座狀如高山的石堆格外顯眼。60多年的開采中,尾礦處理問題成為影響創安發展的歷史包袱,還因此在2017年的中央環保督察中被要求停業整頓。
如何處理好尾礦,成為創安亟待解決的問題。
企業長遠健康發展的底色,必須是綠色!2020年,創安與一些高校聯合開展科研攻關,探尋尾礦處理新路。
“提取測試發現,尾礦中含有近80%的氧化鎂和二氧化硅。也就是說,礦石中大量有價值的資源一直沒有得到開發利用。”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鳥鵬云說。
經過試驗,陜西理工大學團隊利用化學反應提取高純氧化鎂和九宮格二氧化硅的試驗取得成功,并具備了轉入工業化應用的條件。
產學研的打通,也讓尾礦這個曾經的“包袱”真真切切轉化為財富。
轉型發展的同時,創安還在積極改進生產方法、提高生產效率。
2020年,創安投資3000多萬元引進大功率的挖掘破碎設備、運輸設備,還安裝了抑塵和除塵裝置。粗放的爆破采挖方式占比從70%降到30%,粉塵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隔年,環保督察對創安提出的三項主要問題就全部銷號。
8月22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鎮,青海創安公司工人將壓縮瑜伽場地石棉產品裝袋。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日前,記者在采礦區看到,一輛輛運輸車輛運轉不停,正在為即將開工的尾礦綜合利用項目作準備。
“我們首期1萬噸的尾礦治理項目投產后,預計利潤在3000萬元左右。”創安總經理馬紅偉說。
思路一變天地寬,尾礦綜合利用,既符合綠色發展的要求,也讓創安有了枯木逢春的發展機遇。
傳統產業必須通過迭代轉型,催生新質生產力。如果僅僅依靠單一產業,在市場浪潮中勢必難以行穩致遠。結合當地資源,創安還積極拓展新興產業,謀求綠色發展。
茫崖地區日照時間長、風力大,且有大規模閑置的戈壁荒灘,適合發展風電、光伏。創安與大唐電力等央企合作,共同投資建設了150兆瓦的新能源發電項目。
同時,創安利用自身的機加工能力,與東部地區企業合作推進風電光伏配套設備制造,生產風電塔筒、葉片、光伏支架等設備。
綠色轉型、多元發展,讓創安擁有了更廣闊的未來空間。
吳世周介紹,創安將繼續堅持綠色發展方向,加快推進以尾礦綜合利用為核心、以新能源電力為動能的“源網荷儲”綜合一體化項目,加速企業綠色轉型,擁抱產業藍海。
綠色發展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品質量,增強了企業國際競爭優勢。
“混改前,我們在國際市場基本沒啥存在感。現在,創安接到的來自越南、緬甸等國際市場的訂單越來越多。今年,我們已經接到國際訂單1.6萬噸。”吳世周介紹,憑借良好的質量和口碑,創安的產品在國內國際市場一度供不應求。
“作為一家資源型國企,創安積極探索體制改革、機制創新、技術升級、產業調整,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生動詮釋了以改革和創新驅動企業發展的重要性。”青海省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田勇說。
引人育才 由“共享”邁向“共贏”
資源盤活了、市場拓展了,企業要想可持續發展,人才支撐是關鍵。
“人才連年流失,近20年招不到一個人,干部隊伍青黃不接……這種情況下,企業談何發展?”馬紅偉說,創安扭虧為盈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高職工待遇,為公司發展留人、引人、育人。
為此,創安打破既有分配方法,實行產量和效益掛鉤的利益分配機制,并將利潤向一線職工傾斜,干得多九宮格就拿得多……
僅2023年,創安就拿出7603.68萬元用于保障員工待遇,占全年營業收入的34.13%。
“原來大家是一塊吃‘大鍋飯’,到2018年,我們一個月工資只有一千多元,還經常被拖欠。”采訪中,很多員工告訴記者。
“以前公司產量低、訂單少,大家沒啥活干。最困難的時候公司拖欠了我們三個多月的工資。”運輸司機宋懷珍說,混改后,大家比以前忙了很多,但是收入也大幅增長。
“我現在一個月最高能領到1.5萬元的工資,今年還花了20多萬元買了輛新車,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他的臉上不自覺掛上了笑容。
8月22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鎮,青海創安公司工人在搬運石棉產品。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職工的待遇提升了,推動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礎也更扎實。
針對原有管理層年齡偏大、思路封閉、闖勁不足等問題,創安開展大刀闊斧的人事制度改革,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并且打破了身份限制,堅持能者上、庸者下。
競聘演講、現場答辯,比管理思路、拼經營方法……經過激烈競爭,曾經的民企負責人李更財成為創安旗下聚源公司的總經理,負責石棉礦的采選。
“用人制度的改革,讓企業體制機制更加完善高效,監督體系更加健全有效,干事創業環境風清氣正,企業的發展后勁更足。”公司紀委書記、監察專員李得弟說。
同時,創安加大人才培育力度,讓人才愿意來、留得住。
由于招不到人,公司職工平均年齡在2018年達到48.3歲。近兩年,憑借良好的發展勢頭和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有19名大學生入職創安,其中包括兩名碩士生。
作為一名“礦三代”,25歲的侯雪婷在今年7月回到出生的地方,成為一名新“創安人”。
入職后,侯雪婷被安排到核心業務部門鍛煉,公司還提供一套免費單人公寓。“公司為我們提供了有保障的待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這讓我們看到了發展的希望。”侯雪婷說。
2021年,創安4名職工入選青海省“昆侖英才·企業經營管理骨干人才”領軍后備人才。
新血液,新面孔。如今,創安人多了幾分自信和希望,這也是創安突圍脫困、成功轉型的寫照。
不破不立,革舊從新。
“通過改革對接市場、盤活資源,調動員工積極性,推動企業綠色轉型,是傳統企業生訪談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吳世周說,順應潮流大勢,創安的改革才剛開始。
新華網福州10月10日電(蔣巧玲 肖和勇)入秋后,坦洋村的暑熱并未完全散去。與往年不同,茶農李巖忠不再擔心茶葉的適溫存儲問題,新制的7000多斤毛茶已經“住進”了“清涼房”。
得益于央企入駐,因地制宜開展的農村清潔能源利用項目,這里已有20多戶村民加裝溪水源熱泵,依托溪水低溫能源制冷,創造了更好的生產生活條件。
藏在蒼山秀水中的坦洋村。新華網 肖和勇 攝
坦洋村位于福建省福安市社口鎮,村前清流如練,村后桂樹飄香,遠山近景皆是茶園,是著名的“坦洋工夫”紅茶發祥地,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
2023年12月,中國煤炭地質總局與福州大學聯合創建生態文明實踐與創新中心,致力于通過產業資源整合,推動“央企+高校”的產學研用一體化合作,探索鄉村振興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創新模式。該中心將福安市作為生態環境治理實踐基地,并將坦洋村作為生態環境治理創新示范點,開展以“地質+”賦能的一系列鄉村發展綠色實踐。
“我們來到坦洋村后,發現坦洋溪貫穿全村,經勘查發現,坦洋溪水量較大,溫度適宜,可作為綠色空調的清潔能源。”郭海明是邯鄲盛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已在坦洋村駐點開展工作兩個多月。作為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水文地質局的下屬企業,該公司依托集團技術優勢,與兄弟單位合力,在坦洋村實施整村清潔能源制冷替代項目。“坦洋溪蘊藏著大量的低溫能源,我們通過熱泵轉化,可以為村民提供夏季制冷、冬季供暖的溪水源綠色空調,以可再生水資源代替傳統電力能源,大大降低村民們的生產生活成本。”郭海明說。
右側為村居外安裝的溪水源熱泵,夏季可直接汲取轉化坦洋溪水中的低溫能源,為村居制冷。新華網 肖和勇 攝
李巖忠是福安市坦洋領頭洋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也是溪水源綠色空調的第一位受益者。“以往天熱的時候,我們要把茶葉放到空調房里,有了這個加裝溪水源綠色空調的車間,不僅存儲空間多了,每年還能節約三分之一的電費。”李巖忠粗略地算了一筆小班教學賬:以這個240平方米的車間為例,如果一年制冷(供暖)7個月,每年可節約電能1萬多度,節省電費5300多元。
村民謝成言也十分欣喜。“最熱的時候,家里3臺空調全天候開著,每個月要三四百元的電費,以后光夏天就能省下大半電費,而且我也成了‘低碳’村民啦!”
原來,坦洋村位于山地溝谷之中,每年5月—10月,天氣炎熱,制冷需求強烈。村內主要民宅沿坦洋溪兩岸分布,在炎熱的夏季,溪水水溫較氣溫低7℃—10℃以上。中國煤炭地質總局依托自身技術,有效轉化溪流中的大量低溫冷源,實現了傳統空調制冷方式替代,降碳效果明顯。目前,集團已為20多戶村民免費安裝了溪水源綠色空調,預計今年年底將推廣覆蓋至120戶。
茶農李巖忠在合作社的廠房內展示可調節設定溫度的溪水源綠色空調。新華網 肖和勇 攝
“地質+”對坦洋的賦能遠不止此。
近日,在坦洋小學向東100米的菜地附近,一架大型鉆機設備已經進駐開展鉆進工作。這是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在福建閩東貧熱區實施的第一口地熱溫泉試驗井。
“坦洋村屬于南方典型的火山巖分布區,我們通過前期的勘探調查,發現坦洋村周邊有儲熱斷裂小構造,具備較好的深部地熱賦存條件和開發前景,預測在局部區域1500米—2500米深處有地熱水賦存。”中煤水文局集團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小班教學楊斌說,項目計劃于年底家教場地完成鉆孔工作,后期如果形成以溫泉開發利用為核心的新業態,將為坦洋村的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圖為坦洋村地熱溫泉試驗井施工現場。新華網 肖和勇 攝
坦洋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青青也對此充滿期待。她說,茶產業一直是坦洋村的主要經濟來源,村里除了緊抓這一富民產業,還要整合資源,推動“村、人、茶、文、旅”有機融合發展。“央企的賦能,為我們的鄉村振興聚智聚力,下一步如果能開發利用好地熱溫泉資源,將給坦洋村帶來產業融合、品牌打造、就業崗位供給等綜合效益。”
可喜的是,為了全面推進坦洋村的鄉村振興工作,中煤水文局集團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已于9月29日正式遷址坦洋村,全面開展集團賦予的在坦洋村開展“清潔能源利用、溫泉綜合開發、生態環境治理”三項使命。
9月29日,中國煤小樹屋炭地質總局黨委書記、國家礦山應急救援大地特勘隊第一政委賈春曲(左三),中國工程院院士、福州大學校長吳明紅(左四)等一行調研坦洋村地熱溫泉試驗井施工現場。新華網 肖和勇 攝
“這是因地制宜推動鄉村教學振興的有效路徑。”中國煤炭地質總局黨委書記、國家礦山應急救援大地特勘隊第一九宮格政委賈春曲表示,希望借助這樣的實踐,深挖當地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提升潛力,切實解決當地的發展問題,實現“地質+”賦能美瑜伽場地麗鄉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