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_查包養app中国网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又到春季植绿好时节。

今年4月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要一茬接着一茬种,一代接着一代干,不断增厚我们的‘绿色家底’。”

这是高瞻远瞩的清醒判断——

2013年4月2日,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总体上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

2014年12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国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资本,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关系生存安全、淡水安全、国土安全、物种安全、气候安全和国家外交大局。必须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让历史的春秋之笔为当代中国人留下正能量的记录。”

这是心系人民的擘画部署——

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时强调:“要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搞好城市内绿化,使城市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起来。”

2019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因地制宜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推进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自2004年开始,我国持续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森林城市建设。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国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推动城乡生态建设均衡发展,推进百姓“身边增绿”,让森林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生产生活。

随着森林城市创建等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开展,新时代以来,全国森林覆盖率提升2.39个百分点,达到24.02%,我国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2.69%,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15.29平方米。

目前共建成国家森林城市219个

北京市朝阳区东坝中心公园,一株株树苗沐浴在春光里,绿意渐浓,蓬勃生长。这一植树点原为东坝乡东风村所在地,经搬迁腾退和环境整治,正在构建以生物多样性为特色的生态空间。

2023年4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这里,同首都群众一起参加包養網义务植树。

植树后,在场的中小学生和干部群众围拢过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我是在北京长大的,我的乡愁很多都与树有关。”“要在绿化基础上加强彩化,多种一些色彩斑斓的树种,努力建设全域森林城市,把北京建设得更美。”

植树造林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首都生态环境建设,亲自推动北京绿化美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做好首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牢记嘱托,真抓实干。北京市将“建设森林城市”列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以“全域创森”为目标,以分区创建为抓手,积极开展森林进城、森林环城和森林乡村建设,拓展全市绿色生态空间,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北京市接续实施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全市累计新增森林和湿地243万亩,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建成一批城市休闲公园、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村头片林,全市公园总数达到1065个,成为‘千园之城’。”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程建华说。

随着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有力推进,“绿色”“宜居”成为新时代首都发展的鲜明标识。

北京通州大运河河畔,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里新绿初绽、生机勃发,不少人正沿着5.5公里长的环路慢跑。这条由骑行道与健步道组成的彩叶林荫大道,是附近居民健身、休闲的首选地。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于2020年建成并向公众开放。“上世纪90年代这一带曾有几个村子,紧挨着东方化工厂和一些‘散乱污’企业。2018年以后开始腾退化工厂、建设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通州区张家湾镇张辛庄村村民程广森说,“如今我们搬进了楼房,开窗见绿,出门进园,春赏百花,秋看彩叶,幸福感满满。”

上班路上林荫伴随,推窗就能看见公园,城市里也能听到悦耳鸟鸣……北京市森林覆盖率增长到44.9%,24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并顺利通过验收。今年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授予北京“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近年来,北京市将森林城市建设作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森林资源均衡发展、生态格局全面优化、生态福祉惠及大众,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唐芳林说。

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北京,踏上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花园城市的新征程。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局长高大伟表示,北京将实施全域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以花园城市建设为引领,通过生态网络完善、森林质量提升、生物家园建设、城乡增彩延绿和乡愁景观延续等五方面行动,推进“一屏、三带、九廊、多片区”生态空间建设。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森林城市建设。

自2020年7月起施行的新修订的森林法,明确“推动森林城市建设”。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关于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全国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2025年)》,明确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制定《“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将“科学开展森林城市建设,加强森林城市动态管理”作为有序推进城乡绿化的重要内容。

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把森林城市建设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大力建设森林城市。自2004年贵州省贵阳市被命名为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包養城市以来,目前全国共建成国家森林城市219个,为推进国土绿化、增进人民生态福祉、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发挥了积极作用。

坚持科学绿化、规划引领、因地制宜

“绿化只搞‘奇花异草’不可持续,盲目引进也不一定适应,要探索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绿化之路。”

“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坚持科学绿化、规划引领、因地制宜,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久久为功、善做善成”。

“扩绿,就是要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适地适树、适时适法,种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

…………

习近平总书记为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建设森林城市,明确了路径、指明了方向。

——因地制宜,务求实效。

福建省福州市滨海新城岸段,融融春色中,防护林、混交林、景观林挺立海滨,生机盎然。

随着时间推移,这里最早种植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防护林逐步老化。结合森林城市建设,福州市长乐区在21公里长的海岸线上重新布设防护林带。

“复壮”防护林,树种选择至关重要包養。一般树种很难既能在滨海沙地生存,又能抵御强台风侵袭。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自主选育的木麻黄二代品种“平潭2号”,抗风性强、耐盐碱、枝条柔软不易折断,非常适合在滨海沙地上建防护林。以乡土树种“平潭2号”作为先锋树种,一片片防护林拔地而起,一个个风口被顺利堵住,这一带平均风速下降40%。2021年,滨海新城岸段入选“全国美丽海湾案例”。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成为很多地方建设森林城市时遵循的一大原则。遵循这个原则,在森林城市建设中,乡土树种使用率达到80%以上。

“乡土树种是千万年来自然选择的结果,更能适应本地环境,育苗成本也较低。”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林震说,建设森林城市要根据地块特性及局部小气候等精准施策,尽量选择乡土树种、草种,审慎使用外来植物。个别城市跟风引种“网红”树种、奇花异草导致成活率不高等走偏苗头,被坚决纠正。

“建设森林城市要因地制宜,以水定绿,量水而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司司长张炜说,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城市在降水量、地形地貌等方面存在差异,为客观评价森林城市建设成效,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的制定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根据降水量的不同,对山区城市和平原城市申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时的林木覆盖率,提出了不同评价标准。对于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的城市,山区城市林木覆盖率应达到25%以上,平原城市林木覆盖率应达到20%以上;对于年降水量400毫米—800毫米的城市,山区城市林木覆盖率应达到30%以上,平原城市林木覆盖率应达到25%以上;对于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城市,山区城市林木覆盖率应达到35%以上,平原城市林木覆盖率应达到30%以上。

——科学绿化,勤俭节约。

建设森林城市,需要造林增绿。城市空间寸土寸金,地从哪里来?

很多城市充分利用废弃地、边角地、房前屋后等空间,见缝插绿、拆违补绿、立体绿化,百姓身边的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明显多了起包養網来。

除了节地,各地在森林城市建设过程中,还想方设法节省造林和管护成本。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市区公园、广场、道路、居住区的公共绿地都使用现代节水灌溉模式。“我们利用玛纳斯河河水和天山积雪融水,通过管道加压、自压方式置换城区绿化用水,形成独立的绿化灌溉管网,城区绿化每年可节约自来水900万立方米,全市绿地采用节水灌溉的占80%以上。”石河子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杜占国说。

石河子市位于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常年干旱少雨,建设森林城市难度可想而知。石河子市在树木林荫道、公共绿地中,大量种植菖蒲、鸢尾、萱草等耐旱地被植物。“这类地被植物比传统草坪可节水20%—30%。”石河子市园林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贺川江说。

张炜介绍,《国家林业局关于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增强森林城市建设的实效性。很多地方扎实有序推进森林城市建设,走出了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一夜成林”“大树古树进城”等急功近利的蛮干和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师法自然,重视质量。

春和景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国家森林公园蟒山景区,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这里种植了170多种花草树木,多彩风光美不胜收。

过去蟒山大面积种植侧柏、油松等常绿树,林分结构简单,很容易发生病虫害。为改善林分结构,近些年来林场结合森林城市创建,种植大量彩色树种,打造高度参差、树种多样的复层混交林。

“这种师法自然的近自然造林法,能让树木更充分地吸收阳光和土壤中的水分、养料,减少发生病虫害及火灾的可能性,也能为野生动物提供更多食物来源,有利于营造稳定可持续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北京市十三陵林场管理处副主任胡东阳说。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副处长张博介绍,北京在建设森林城市的过程中,栽种了不少紫叶李、银杏、枣树、海棠、山楂等食源蜜源树种,既考虑了人们的观赏需包養網求,又兼顾了野生动物的生存需求,提升了整个城市生态环境的韧性。

“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提升森林质量至关重要。‘坚持保护优先,师法自然’,是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一项基本原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林学会城市森林分会理事长王成说,《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几度修改完善,都把城市森林自然度、生物多样性、树种丰富度作为森林健康的重要指标,明确要求单一树种的栽植数量不超过树木总量的20%。

在森林城市中,以乡土树种、近自然林和原生植被为主体的森林景观,丰富了生物栖息地和迁徙生态廊道,提升了城市生态空间对生物多样性的承载力,让城市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让人民过上高品质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让人民过上高品质生活。”“持之以恒开展国土绿化,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不刻意追求奇花异草、名贵树木,真正做到为人民种树,为群众造福。”

“人民”二字重千钧。“为人民种树,为群众造福”,是我国推进国土绿化、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初心和目标。

植树增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家园越来越美。

“快看,白肩雕!”四川省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迁徙猛禽监测点,观鸟爱好者王楒婷和同伴们手持望远镜、架着照相机,观测并记录着看到的鸟类。目前,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59.5%,共有动植物1724种,监测到的猛禽种类达31种。

在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的基础上,成都正在着力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璀璨“绿心”、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绿肺”、天府绿道蓝网城市“绿脉”、环城生态区超级“绿环”、锦江公园及沱江公园精品“绿轴”,随着“五绿润城”生态示范工程全面实施,如今成都市森林覆盖率增至40.7%,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增至44.7%。

森林城市建设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2023年,全国新建和改造提升城市绿地3.4万公顷,建设绿道5325公里。全国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连续多年保持“双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多年实现“双缩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不断舒展。

植树增绿,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越来越强。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农林街道竹丝岗口袋公园,竹茂、花繁、景美,是附近居民休闲散步好去处。

“这里是老城区,找到合适地块建公园非常困难,以前附近居民要走20多分钟去其他公园遛弯。”农林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办主任罗海峰介绍,“竹丝岗口袋公园所在地曾是个违建市场,违建市场拆除后,这里成为废弃地块。街道向居民们征求意见建议,最终决定将废弃地块改造成口袋公园,居民们都竖大拇指!”

在森林城市建设过程中,各地大力建设森林公园、郊野公园、街头休闲绿地等,实行公园免费开放等惠民政策,让人民群众走进森林、拥抱自然,显著增强了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

植树增绿,城市的绿色生产力持续提升。

森林是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身的大宝库。依托良好的林业资源和生态优势,各地的森林城市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开发林下经济,拓展林业产业链,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

“山脉壮美如画,沿着山间步道漫步,就可以欣赏各种各样的动植物,真是不可思议!”最近,一名韩国游客将自己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山林中畅游的视频在网上发布,引发关注和热议。

张家界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4.28%,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84%,基本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张家界市委书记刘革安表示:“生态是张家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森林康养和山地旅居为主要形态,休养、体养、疗养、医养为主要业态的产业体系,在保护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张家界市森林旅游产值达700亿元。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最近发布的《2023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2023年全国林草产业总产值达9.28万亿元,同比增长2.3%;全国生态旅游游客量达25.31亿人次。

“大地植绿,心中播绿。”人民群众既是森林城市建设的受益者,也成为积极行动者。

今年是新中国植树节设立45周年。3月12日中国植树节,丰富多彩的义务植树活动在各个城市开展。从现场植树,到“码上尽责”“云端植树”,全民义务植树深入推进。2023年,“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全年上线发布各类尽责活动2.4万多个,建成“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1500多个,初步实现全年尽责、多样尽责、方便尽责。

中国的森林城市建设模式,为世界城市生态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北京和福州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全世界遴选出的15个城市森林建设典型案例城市。王成表示:“我国在建设森林城市过程中,不断深化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形成了师法自然、统筹城乡发展、‘大地植绿’和‘心中播绿’有机统一等建设理念和科学方法,为推动森林城市建设走深走实提供了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4月3日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绿化祖国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今天我们一起种树,就是要号召大家都行动起来,积极参与植树造林,人人争当绿色使者、生态先锋,为建设美丽中国增绿添彩,共同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广大干部群众正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查覓包養價格大山深处种出“致富果”_中国网

近日,大道农业生态示范园的万亩梨包養树集中开花,美不胜收,络绎不绝的游客置身其中,游玩赏花。

大道农业生态示范园位于地处太行深山区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这里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包養作重点县,“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地地形曾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为摆脱贫困,脱贫攻坚时期,阜平县结合自身独特的自然资源与气候条件,大力发展高山林果业,成绩斐然。

“山地具有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等特点,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为阜平县发展高山林果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山区综合整理开发,梯田上建起了果园,梯田上的果子光照时长远超平原地区,同时山谷溪流水源灌溉让产出的果子着色鲜艳、口感香甜。”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周宗山介绍。

202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与阜平县签订合作协议,创建阜平果树产业研究院,周宗山就是长期驻扎阜平的专家团队中的一员,为筛选适宜当地发展推广的品种及进一步发展林果业提供技术支持。

在一处果园里,阜平盛本木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杜志强告诉记者:“2018年政府号召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林果基地建设,于是我流转了600亩土地计划种植鲜食黄桃,当时每亩地3年共包養網排名有8000元的补贴,这笔包養钱为平整土地、建设桃园解决了资金难题。”

如今,600亩荒地变果园,年产优质黄桃100多万斤。农户不仅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同时可以在园区打工,一年到头收益好还有分红。租金、薪金、股金“三金”让农户受益,盛本木荣公司每年支付土地租金近22万元、农民薪金近100万元,农户跟着富了起来。

“我包養網 花園常年和梨树打交道,上个月在冷库里分拣、装袋,现在要侍弄梨树枝丫。过去梨树产业没有发展起来,我种些玉米、红薯只能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现在全县发展林果业需要大量劳动力,我骑车十几分钟就到园区,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一年工资收入近3万元,心里特别美。”在大道农业生态示范园务工的一位村民说。

阜平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负责人介绍,阜平县以苹果、桃、梨三大水果为主导,建设优质特色林果基地近10万亩,年产量2万吨,产值达2亿元。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等方式获得稳定收益,“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覆盖全县121个行政村,带动群众6万余人,人均年增收3365元。


新查包養app华全媒+丨可爱的乡村——为什么12年来,他们要在故乡搬来上百万块石头?_中国网

这是2013年3月4日拍摄的铜板屯“全家福”。如今,照片中有两位老人已经离世。

位于大山深处的广西柳州市融安县东起乡崖脚村铜板屯,曾是典型的“空巢村”和“贫困村”,人口外流、土地闲置、田野荒废,一度只剩下6名老人留守。

从2012年起,铜板屯部分村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开始返乡实施“故乡拯救计划”。他们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整合土地资源,规模种植李树和山野葡萄,发展特色乡村旅游。适包養網 花園逢精准扶贫全面推进,铜板屯硬化水泥路,安装太阳能路灯,修建包養人畜饮水工程以及停车场、环村观光道路、滴灌工程、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厕等一批基础设施,村民自办农家乐和民宿,发展山村旅游。2018年,铜板屯实现整体脱贫,古村焕发新生机,成为远近闻名的“广西乡土特色示范村”,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寻觅乡愁。

近两年,在结对帮扶的广东省遂溪县和后援单位柳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的支持下,铜板屯充分利用粤桂协作和乡村振兴资金,建设民族文化同心广场、观景台、儿童游乐场包養、瓜果长廊等,进一步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条件,逐步补齐生态旅游发展短板。铜板屯还跨县、跨市和一些少数民族村寨在民族文化、乡村旅游、党建、民族团结等领域开展结对共建,携手推进乡村振兴。

12年来,村民们搬来上百包養万块大大小小的石头砌墙、铺路、修广场,种植两万余棵李树,用坏的镰刀、锄头、锤子等不计其数,经历的困难和波折数不胜数。合作社理事长龙革雄说:“不论如何,我们不忘初心,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如今,当年返乡的青壮年已陆续步入中老年,但依旧坚持每年种植李树的传统。他们坚信,不断种下梦想的种子,辛勤耕耘,终会开花包養網结果。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举行查包養行情峰会探讨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_中国网

据新华社惠灵顿4月23日电  (记者卢怀谦、郭磊)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与新包養西兰惠灵顿市共同举办的第十二届香山旅游峰会22日至23日在惠灵顿举行,本次峰会主题是“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创新与深化”。

峰会发布的《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2024)》预计,2024年全球旅游总人次将达到135.包養網排名79亿,恢复至2019年的103.9%,全球旅游总收入将达5.8万亿美元,达到2019年的139.6%。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理事会执行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呼吁各成员深化文旅产业交往合作,坚定不移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并利用科技包養行情赋能提升旅游体验,维护旅游业稳定与繁荣,全力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统一。

惠灵顿市长托丽·沃诺说,通过生态友好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可持续旅游,可以保护旅游城市脆弱的生态系统、历史地标和原住民文化免受旅游过度负载的负面影响,实现推动经济增长与保护生态环境并重发展。

世界包養旅游城市联合会秘书长杨烁说,科技创新在旅游业的应用为游客提供了智能化、个性化和舒适化的体验。期望科技手段在旅游城市建设和景点打造中得到创新性应用包養,让科技旅游产品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此次峰会共吸引了约4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名政府官员、国际旅游组织代表、行业领袖和专家学者与会。


黄河绝壁查包養網心得植绿人_中国网

包養

植树工人在山西省石楼县沿黄一号旅游公路边的山上给树浇水(4月26日摄)。

黄河岸边,群山连绵。在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沿黄一号包養旅游公路边的荒山荒坡上,有一群忙碌的“植绿人”。他们身背树苗,手持锄头,在悬崖峭壁间行走,为缺林少绿的荒山荒坡植树添绿。

石楼包養網县地处黄河中游东岸,吕梁山西麓,境内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植树造林难度较大。在黄河岸边的荒山荒坡上,1200多名植树工人抢抓时机,扶苗、培土、踩实、浇水……种下侧柏、油松等耐旱树苗。

据了解,此次绿化的荒山荒坡属山西省黄河流域中游(吕梁段—石楼县)高质量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该项目涉及人工造林、森林质量精准包養網提升、村庄绿化等三部分内容。其中实施人工造林27000亩,主要分布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两侧,目前19000余亩荒山荒坡已完成造林绿化。接下来,当地还将按照成活、成林的要求,开展规模化、系统化治理包養,有效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

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六百多万吨“生态包袱”变身“绿色财富查包養網”_中国网

往年的春季,内蒙古兴安盟广袤的农田上总能看到浓烈的黑烟腾空而起,将田间秸秆付之一炬是当地开展春耕备耕前的无奈之举。

今春的兴安大地上,浓烟不再。曾经“一烧了之”的农田废弃物,化身成为牛羊爱吃的营养餐、土壤增产的生物质肥、清洁安全的燃料。近两年来,兴安盟已经将如何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作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答题,实现了年秸包養秆回收利用量610万吨,使秸秆这个“被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从“生态包袱”变成了“绿色财富”。

“饲料化”肥了牛羊

记者走进兴安盟科右前旗阿力得尔现代草产业加工物流交易园区,听到机声隆隆。这是秸秆正在大型机械的高速运转下被碾压成饲料颗粒。“秸秆饲料化在提升营养价值的同时,还能降低养殖成本。”该园区负责人郑亚鹏告诉记者。

眼下,以秸秆综合利用为引领的绿色循环发展新模式正悄然兴起。饲料化利用正是其中最重要的转化形式。

自2022年国家级现代畜牧业试验区获批创建以来,兴安盟实现饲料化利包養網 花園用449.6万吨,占秸秆综合利用量的73.7%;通过实施秸秆收、储、加、销、用一体化项目,兴安盟大力推广秸秆青贮、黄贮技术,并鼓励饲料生产加工企业开展订单收购,支持秸秆饲料化企业购置秸秆机械、秸秆处理设备,极大地提升了秸秆饲料转化率。

“肥料化”沃了土地

秸秆不仅可变身牛羊“营养餐”,还因其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还可作为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

记者走进位于兴安盟突泉县永安镇四家子村的内蒙古亿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看到厂区内一堆堆金黄的秸秆像一座座小山。这几天,工人们正在为生产储备原料。

依托龙头企业,突泉县建立了健全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由企业组建专业的收储、运输队伍回收农户秸秆,利用秸秆、畜禽粪污生产复合微生物肥料,年生产有机肥20万吨,转化秸秆14万吨、羊粪6万吨。

“最近,我们与中广核兴安盟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签订了5000吨的有机肥半成品复合原料采购合同,目前已经生产1500吨。按照订单看,我们年可利用废弃秸秆20万吨以上。”内蒙古亿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包文成介绍,秸秆回收到厂区后进行粉碎,按照一定比例添加牲畜粪便,加入微生物菌剂,使之加热发酵,待到发酵成熟后,生产加工成有机肥料。

“能源化”暖了家园

在兴安盟扎赉特旗永林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秸秆拆包破碎后被输送进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生物质锅炉,源源不断的生物质燃料转化为“绿色”电能、热能。该公司经理胡雪介告诉记者:“生物质热电联产以消耗秸秆、稻壳、稻草等资源为主,年转化秸秆28万吨、节约标煤10.0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05万吨,年售电及供热收入2.2亿元,带动当地农民直接增收5600万元。”

热电包養網公司利用从周围农户田地中收购的秸秆进行发电包養平台推薦,进行生物能源的再利用。目前,兴安盟全盟燃料化利用超过45万吨。与此同时,兴安盟按照合理半径规划建设规范的秸秆收储点,引导支持旗县农牧部门组织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实现秸秆收储运销网络乡镇全覆盖,促进包養網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牧民增收。

如今,兴安盟以秸秆饲料化、肥料化、燃料化为转化的主要途径,兼顾原料化、基料化的有效发展,让“秸秆浑身都是宝,综合利用效益好”在当地成了共识。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长三角篇丨从1.7毫去九宮格講座米到38.1米:在长三角探寻中华文明“根脉”_中国网

新华社杭州4月2日电訪談 题:从1.7毫米到38.1米:在长三角探寻中华文明“根脉”

新华社记者

这是出土于浙江浦江上山遗址的一粒“万年稻米”。它长逾3.7毫米、宽近1.7毫米、厚约1.7毫米,是稻作文化起源的实物见证。

图为上山考古遗址公园内展出的“万年稻米”。新华社记者韩传号 摄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在长江口横沙水域打捞出水的 “长江口二号”。古船残长38.1米,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实证。

图为2022年11月21日清晨拍摄的“奋力”轮“怀抱”古船的画面(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金立旺 摄

地处长江下游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同时,这片区域也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长三角探寻中华文明“根脉”,近年来公布的一个个重大考古发现给世人以不断的惊喜和启迪。

图为良渚講座古城外围水利系统中新发现的石岭头水坝的发掘场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从2020年起至2023年,距今约5000年前的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又相继发现了约20条水坝遗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室主任、研究员王宁远说,5000年前,良渚周边水利系统极为复杂,当地的水利开发程度远超想象,这为全面认识良渚水利系统的完整结构提供了重要线索。

近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的省级考古机构和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开展了“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的课题。良渚遗址聚落考古研究是这一课题的重点内容。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方向明说,除了新发现水坝遗址之外,考古工作廓清了良渚遗址群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这反映了良渚人群的聚落管理和城市营建理念、信仰体系不断成熟的演进过程,显示出良渚文化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文明起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图为磨盘山遗址崧泽文化墓葬区的考古现场。(磨盘山考古队供图)

在“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安徽省郎溪县磨盘山遗址榜上有名。这处遗址同样列入“考古中国”的上述课题,至今仍在发掘中,发现了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至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的连续文化堆积。它延续时间长,谱系完整,是长江下游地区少有的持续近4000年的中心性聚落。

图为磨盘山遗址出土的崧泽文化陶猪尊。(磨盘山考古队供图)

考古项目负责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赵东升表示,这一遗址同样对于探究长江下游地区史前社会复杂化、文明化进程,青铜时代的中原化进程,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演进方式具有重要价值。

图为寺墩遗址发掘区航拍图。(南京博物院供图)

与前两处遗址同属“考古中国”相关课题的,还有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的寺墩遗址。它与良渚古城遗址年龄“相仿”,是一处距今5500年至4500年的中心聚落遗址,以崧泽-良渚文化遗存为主体。

图为寺墩遗址出土的崧泽文化遗存——一件用红、黄、黑三彩绘制的编织纹卷尾鸟形象陶壶。(南京博物院供图)

从2019年以来,寺墩遗址考古发现了崧泽时期的墓葬区、干栏式建筑、水井等大量遗址,以及良渚时期以九宮格圆形土墩为中心,有10余处台地和双重水系环绕的聚落形态。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员于成龙说,这处遗址的变迁,生动反映了太湖地区史前社会最终迈向早期国家形态的过程。

“长江下游早期文明为中华文明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涉及水稻栽培、独木舟制作、犁耕技术、玉礼器和瓷器制作等多个方面。”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曾表示,从现有考古成果看,长江下游文明化进程奠基于约1万年前;像良渚发明的玉礼器系统,经过夏商王朝的吸收,向周围进行了又一次强力的辐射和传播。

图为2023年11月3日拍摄的井头山遗址发掘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黄宗治 摄

长江奔流入东海,长三角地区“向东是大海”的文化基因在考古中也一再得到印证。位于浙江省余姚市的井头山遗址是我国沿海地区埋藏最深、年舞蹈場地代最早的海岸贝丘遗址。井头山遗址考古领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孙国平说,考古证明,早在8000年前,先民就开始适应海洋、利用海洋了,体现出了高超的智慧、能力和技术。瑜伽場地

图为2023年11月23日拍摄的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古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江汉 摄

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在2023年又有新发现,新发现的一座古码头遗迹和一艘古代沉船进一步见证了这座海上丝绸之路古港的昔日繁华。而“长江口二号”古船已在黄浦江畔的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接受考古发掘和文物整体保护。它犹如记录长江黄金水道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景象的一枚“时间胶囊”,将带给人们更時租場地多的惊喜。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陈杰说,如今的长三角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而从最早距今约6000年九宮格的崧泽文化开始,江南文化就有了精致开放的特质,这种特质到了良渚文化时期就更为鲜明。这是长三角“文化基因”对于中华文明的巨大贡献,而长三角一体化也是一个穿越古今的文化主题。(记者冯源、孙丽萍、蒋芳、刘美子)

支付去九宮格聚會服务优化 便利性提升(一线调研)_中国网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等

一段时间以来,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多条信息引起我们的关注:网友反映,用现金购买地铁票不太便利;网友留言,去医院接种疫苗时,对方不收现金;还有网友留言,办理养老保险时,不会使用移动支付软件进行资格认证……

出门打车、网络购物、就医挂号、在线订票……如今,这些支付功能在手机上都可以实现。不过,对于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中的一些人,熟悉移动支付还需要一个过程,仍存在一定的不便。

为此,3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要求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提出更好满足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多样化的支付服务需求。一个月来,各地各部门推出了哪些新举措、好办法?老年人和外籍来华人员的支付体验如何?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并跟随两位体验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编  者  

黑龙江哈尔滨退休职工——

“现在很多商家都照顾我们老年人”

本报记者  郭晓龙

“大部分功能都没用过。”尽管在家人劝说下用上了智能手机,但对于69岁的赵正英来说,这台功能繁多的新手机和之前的没太大区别。

赵正英也学过扫码支付,但自从有回买菜不小心把6.5元输成了65元,他就再也不敢随便用了。“费很大劲才学会,结果还得‘交学费’,还不如花现金呢!”赵正英说。

对于习惯使用现金的老年人,日常消费是否方便?近日,记者跟随赵正英,记录他在不同生活场景下的支付体验。

【4月3日14:30  副食店】

一出家门,赵正英直奔位于哈尔滨果戈里大街的秋林副食店,准备给家里买点红肠。店里买东西的人特别多,尤其是老年人。“这是一家百年老店,我小时候就在这儿买,味道特别正宗!”精心挑选了4根红肠后,赵正英排进付款的队伍里。

“大爷,您一共消费41元。”店员接到赵正英递过来的50元后,麻利地打开收银柜,找零9元。

赵正英跟记者讲到,自己每天最主要的花钱地方就是买菜。“主要去超市和连锁食品店,大都可以使用现金。”他说,现在超市里能买到的菜样式多,也挺新鲜,吃着放心。

【4月3日14:50  水果店】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榴莲便宜卖啦!20块钱一斤!”刚走出秋林副食店,赵正英就被隔壁水果店的叫卖声吸引。“我老伴喜欢吃榴莲,我去挑一个。”他边说边看向榴莲堆,翻翻选选后喊来老板称重。

“7斤2两,144元。”接过现金,店主翻开腰间的皮包,掏出一把用橡皮筋绑着的零钱开始找零。

“现在基本上都是扫码付钱,但这附近老年人比较多,很多人都还用现金,我就一直备着零钱。生意都到门口了,不能不做!”被问及日常能否找零,店主说。

【4月3日15:20  药店】

赵正英还打算去买点药。“年龄大了,一些基础病离不开药。”赵正英说,自己和老伴的血压都有些高,每天都要吃降压药。选完药后,他来到收银台,递上一张百元钞票。“药价12元,收您100元,找您8张10块的、1张5块的,还有3张1块的,您拿好。”店员说。

赵正英一张张数清零钱后,揣进内兜,一边道谢一边接过药品,“现在很多商家都照顾我们老年人,不会扫码也不要紧。”

记者问:“平常遇到不会扫码支付的客户多吗?店里一直都能用现金?”“偶尔会遇到老年人不会扫码,我们就用现金,而且尽量‘破’得碎一点,他们用起来也会更方便。”店员回答。

编辑手记

最近,出于报道需要,本版编辑带着孩子体验了一次“花钱”。当第一次用100元现金在早餐店准备买包子时,孩子有些迟疑地回头问:“妈妈,你确定可以拿‘钱’买东西吗?”

如今,对于很多人来说,一年中现金用不了几次,但中国人民银行的抽样调查显示:仍有大约13%的居民主要通过现金进行支付。

买包子的过程比想象中顺利,找零有元有角,收银员动作娴熟。吃晚饭就没这么顺畅了。当我们试图用20元现金购买一瓶12元的梨汁时,收银员打开抽屉,里面塞满了杂物,难觅现金。翻翻找找,她勉强凑了3元零钱,其中不乏几枚1角硬币。见对方实在为难,我们只好改付15元,接过对方艰难找出的零钱,完成了交易。

如今,商家拒收现金的情况少了,而“找不开零”的情况仍有发生。“有时候也会遇到没有零钱的店家,所以尽量带着‘碎’一点的现金,争取不让人家找零。”“每次领退休金时会向银行柜员换一些零钱,在超市买东西也会优先‘花大钱’,把钱‘破’开。”赵正英也讲了许多自己的心得。

時租

消费者自备零钱出门,实属无奈之举。实际上,各行各业应该创造条件,为消费者提供便利。

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商业银行提供“零钱包”服务。如何让“零钱包”到达餐馆、商店经营者以及出租车司机手中?有的银行主动带着“零钱包”上门,鼓励商家兑换;有的地方开展集中整治,完善投诉渠道,倒逼商家优化支付环境,解决“找不开零”难题……做好“现金兜底”,赵大爷这样的消费者,出门消费会更舒心。

塞尔维亚服装设计师——

“支付选择多,在中国生活挺方便”

本报记者  李  纵

3月28日至30日,第三届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在广东汕头博览中心举行,大卫·范德坎普前来参会。新的城市、新的环境,大卫适应吗?记者记录了他一天的生活。

【3月27日15:00  酒店入住】

输入金额、刷卡出票、签字确认,仅仅几分钟,大卫就办好了酒店入住手续。“我还不太会说中文,但办理入住顺利,在前台递交护照,工作人员处理得很熟练。”大卫用的是自己在塞尔维亚办理的万事达卡,通过前台的外卡POS机,支付很方便。

“酒店在去年7月就安装了外卡POS机,万事达卡、维萨卡等均可支付,按实时汇率结算。”酒店负责人介绍,本次博览会期间,他们接待了俄罗斯、肯尼亚、厄瓜多尔等多国客人。

大卫运营着一家工作室,设计和制作毛衫。此次来汕头,他希望在博览会上找到更优质的原材料。纺织服装业是汕头的特色优势产业,每年有18.55亿件产品销往全球,在40多公里的范围内,聚集了超万家上下游相关企业。“我想走走看看,找点设计灵感。”大卫说。

【3月27日19:30  交通出行】

在酒店稍事休息后,大卫出去逛街。“在塞尔维亚,支付方式主要會議室出租是刷银行卡和现金,在中国使用软件比较方便,出门只带手机就行。”大卫说,自己办理了中国的手机号码,注册了微信账号,“我的微信账号绑定了塞尔维亚的银行卡,可以直接支付。绑定过程并不复杂,根据指引操作,上传护照照片,通过验证程序就可以了。”

使用打车软件,大卫乘坐出租车来到汕头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下车时,车费自动从软件账户中扣除。“我设定了‘免密支付’,不需要再操作手机支付车费,扣除款项就记录在我的中国银行卡上。”大卫说,自己曾用外卡在银行自助取款机上提取人民币,会收取手续费,所以办理了中国的银行卡,“虽然现在外卡取钱也很方便,但自从用了手机支付,我就很少使用现金了,基本不需要专门去取钱。”

【3月27日20:00  逛街购物】

大卫走进汕头金平万达广场的一家服装店,研究起服装的设计和材料。“每到一地,我都会先逛逛当地的服装店,感受不同地方的穿衣风格和喜好。我感觉这些衣服原材料都很好,大多是纯羊毛等天然纤维织物,设计也注重实用性。”大卫说。

走出商场,街边一家排着长队的梅汁水果小店引起了大卫的兴趣。他挑选了苹果和梨等几样水果九宮格,打开手机、亮出付款码,扫码机“嘀”的一声,付款完成。“满满一大份,只要15元,很实惠。”大卫说。

粿条、糖水、炸豆干……看到好吃的、好玩的,大卫都会驻足,不时拿出手机轻巧一扫。他甚至总结出了经验:“在商店,多半是店家扫我的付款码;在街边的摊贩那里买东西时,大多是我扫他们的收款码。总体来说,支付选择多,在中国生活挺方便。”

编辑手记

近日,本版编辑在海南博鳌采访时观察到,无论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会场、酒店驻地、旅游景点门口还是机场,随处可见一种小册子,里面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外籍来华人员如何使用不同支付工具,包括银行卡、移动支付、现金支付等。在当地报纸的显要位置,也刊登着为外籍来华人员提供移动支付便利等服务性内容。

一个月里,各大银行、支付机构频频出招,进一步“扫清”外籍来华人员的支付障碍。“政策出台”是第一步,“政策知悉”则直接影响落地效果。3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英文版支付指南,向外籍来华人员介绍各类支付服务的获取方式和使用流程。博鳌亚洲论坛、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广交会……各地小樹屋结合会展、论坛等契机,向外籍来华人员介绍最新的支付便利举措,帮助他们提前了解、更好适应在中国的旅行和生活。

如今,越来越多的酒店可直接用外卡支付,支持外籍来华人员办理业务的网点也在快速增加。相信将有更多熟悉使用手机“绑卡”、打车、订酒店、买门票的外国朋家教友,体验更加便捷的中国生活。

便利化举措相继推出

满足多样化支付需求

本报记者  葛孟超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3年,银行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1851.47亿笔,金额555.3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81%和11.15%。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介绍:“近年来,我国移动支付发展迅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促进金融普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更好满足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不同群体多样化的支付服务需求,《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共享空間在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优化现金使用环境、提升移动支付便利性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要求。

近年来,为改善老年人的支付体验,出台了一系列举措。“2020年,《关于提升老年人支付服务便利化程度的意见》印发,聚焦老年群体支付服务的堵点、难点,围绕支付产品适老化升级、银行网点服务优化、支付知识普及等方面作出工作部署,提升老年群体的支付服务水平。”张青松说。

目前,我国主要移动支付AP瑜伽場地P均已进行适老化升级,通过简化流程、添加温馨提示、增加语言播报、放大字体图像、专线人工客服等方式,提升老年群体移动支付服务体验。超过96%的银行网点已推进适老化改造,通过升级自助设备、设立老年客户“绿色通道”“服务专区”等措施,便利老年群体办理支付结算业务。

今年前两月,外籍人员入出境共计294.5万人次,环比增长2.3倍。中国免签政策效应显现,客观上要求丰富供给、便利支付。为便利外籍来华人员在我国使用支付服务,中国人民银行提出了“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工作思路。

境外银行卡受理方面,指导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在主要涉外场所加快推动重点商户开通外卡受理。中国银联表示,将加强与17家商业银行和收单机构合作,共同优化外卡受理环境。目前,中国工商银行13万户商户外卡POS机均支持五大卡组织外币卡消费,80万台POS机具备外卡收单功能,外卡交易笔数和金额不断攀升。截至3月27日,中国银行受理外卡商户较年初提升32.5%。在受理银行卡的商户中有近三成可受理外卡,为近年来最高水平。

移动支付方面,要求、指导主要支付机构提高外卡绑個人空間卡效率。在切实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同时,简化外籍来华人员身份验证流程。提高外籍来华人员使用移动支付的交易限额,单笔交易限额由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年累计交易限额由1万美元提高到5万美元。推出“外卡内绑”“外包内用”以及云闪付旅行通卡等产品。数据显示:对比外卡服务升级前,微信支付3月外卡业务日均交易金额增长超过3倍,日均交易笔数增长超4倍。今年1至2月,超90万入境人员使用移动支付,实现交易2000多万笔,金额达30多亿元。

现钞使用方面,组织银行开展ATM机外卡受理改造,提升支持外卡取现的ATM机覆盖率,持续开展拒收现金专项整治工作。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除银行网点和ATM机以外,增加了专营外币兑换机构及设施119个;扩大可兑换币种至40余种,丰富外币兑换的现钞及零钞供应。当前,重点银行ATM机均支持境外银行卡取现,超6万家银行网点、近2300个外币兑换设施支持外币兑换。

旅游、出行方面的举措也正在部署推行。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负责人石泽毅表示,推动国家4A级以上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建立受理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所需的软硬件设施,对重点文化和旅游场景进行支付便利化升级。银联发布的数据显示:多家国际知名酒店受理银联外卡,首批有3家酒店集团旗下总计1169家门店开通受理服务。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负责人高博表示,加快普及网络售票,推广应用电子客票,方便国内外人员持身份证、护照、外国人永居证等多种证件线上购票。积极推动国内主要网约车平台企业拓展支付渠道。

去九宮格共享让新型储能项目量质齐升_中国网

“对于新型储能产品,大家都很看好小班教學,生产热情也很高。但质量好不好,还有待考证。”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表达了对我国新型储能产业的担忧。

张天任在调研中注意到,迄今已有20多个省(区、市)发布了可再生能源项目配建储能相关政策。随着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长,一些问题随之浮现。

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发展势头迅猛。据国家能源局今年1月下旬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其中,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

“虽然目前的装机容量很大,并且仍在持续快速发展,但已投入运行的储能项目利用率还有待提升。特别是发电侧和电网侧,一些储能项目处于待机或部分待机状态。”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徐延铭说。

徐延铭分析,小樹屋出现这种情况,其中一个原因是发电侧和电网侧配置储能项目会增加成本,收益并不高。所以在配置储能项目时,企业会尽量考虑压低成本,导致配置的储能设施质量难以保证。一些储能设施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这不利于新型储能产业形成良性循环。

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会长王理宗表示,总体上来看,大功率新聚會型储能技术还不够成熟,这给储能项目的应用带来一些安全隐忧。

发展新型储能产九宮格业,如何实现质与量齐头并进?王理宗建议,应加强新型储能产业的总体规划,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上马新型储能项目。同时,加大新型储能相关技术研发力度,逐步降低新型储能成本。

在徐延铭看来,应完善新型储能在电力辅助服家教务市场的参与机制及价格体系,确保储能项目能够平等参与市场交易,明确其市场地位;为发电侧和电网侧的储能项目提供电量及电价保障;制定并严格执行新型储能行业标准;建立针对新小樹屋型储能电站的安全评估体系,进行全方位风险评估,确保行业的稳健发展。

“建议建立动态的新型储能市场发展监测机制,对市场需求、产能布局、产量、出货量、成本价格等方面信息进行跟踪,客观判断新型储能供需关系,助力产业不断升级,加强我国新型储能产业核心竞争力。”张天任说。


源头管理保品质 道地药材更地道_去九宮格會議室中国网

加强良种繁育和生产基地建设,鼓励中药材生态种植

源头管理保品质 道地药材更地道(健康焦点)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制定发布全国道地药材目录,构建中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加强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生产基地建设,鼓励利用山地、林地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

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优质中药材的代名词,指一定的药用生物品种在特定环境和气候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高、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

种植是中药材行业的“第一车间”。在种植环节,育种、栽培、采收,时间跨度长且程序繁琐,如何科学规范管理,从源头保障药材品质、訪談保证中药材质量安全?近日,记者赴四川、江西、甘肃等地,调研探访,寻找答案。

良种繁育,从源头保障药材品质

铺膜、下种、覆沙……4月中旬,走进甘肃省陇西县双泉镇胡家门村,层层梯田中尽是忙碌的身影。天气回暖,药农们共享會議室正抢抓农时,开始新一年道地药材黄芪的育苗工作。

“育苗好坏直接关系药材质量,而育苗的关键则在选种。”村民李伟军告诉记者,过去,他总在自家地里育种,采摘、晾晒、选籽,程序多、耗时长,且出苗率低。去年换了政府推荐的新种源,相比过去自己手工拌种,育出的药苗不仅品相好,亩产也提高了20%。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郭兰萍告诉记者,提高种子种苗质量,要在长期的实践和生产中做好研究、利用和保护。2022年,国家药监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其中要求种植基地统一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这是保证药材质量均一性的重要举措。

作为支柱产业,陇西县的中药材年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以黄芪为代表的道地药材种植在这里历史悠久。《本草经集注》记载,黄芪“第一出陇西、洮阳,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些道地药材逐渐出现种质退化、病虫害增加等问题。

“不同于粮食作物,中药材种植不仅要追求产量,更要注重安全性,尤其是道地药材,育种环节更要适应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做到种子道地、基源清晰。因此,道地药材的新品种选育一般通过野生品种驯化和既有品种的提纯复壮来进行。”陇西县中医药研究院院长毛正云说。

道地药材良种选育的周期漫长。“以黄芪种子的提纯复壮为例,选好适合培育的单株以后,进入育苗、移栽、产种环节,3年一个周期,至少需要3个周期性状才能稳定均一,具备通过新品种测试的条件。”毛正云介绍,加之扩繁、推广等,即便一切顺利,也要10多年时间。

锚定良种繁育目标,陇西县与甘肃农业大学、定西市农科院合作,20多年来,成功驯化192个中药材品种,培育黄芪新品种6个,累计向全县大面积推广栽培中药材品种40多个,并制定中药材种子种苗甘肃省地方标准30项,建立种子种苗标准化繁育基地近5000亩,有效解决因盲目引种、种质混杂等因素导致的药材质量下降问题。

标准种植,加强中药材生产质量控制

3月底,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的附子种植基地,地里的附子刚冒出苗,管理员正在检查记录附子的生长情况。布拖县由于地处高原,气候较为寒冷,当地附子生长周期更长,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对中药材生产企业质量控制实行“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生产基地,统一供应种子种苗或其它繁殖材料,统一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管理,统一种植或者养殖技术规程,统一采购与产地加工技术规程,统一包装与贮存技术规程。

过去零敲碎打、各凭经验搞种植,种出的药材品相参差不齐、产量忽高忽低,收益没有保障,难以形成规模。如今,越来越多地方走出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道路。

在四川凉山,目前已建成符合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中药种植养殖基地两个,即西昌美洲大蠊养殖基地和布拖附子GAP种植基地,逐步建立起中药材规范化种养、采收、仓储、加工、生产等技术、管理、支持体系。

在江西樟树市吴城乡塘下村的梦达中药材种植基地,一株株枳壳树枝繁叶茂铺满山坡,白色小花竞相绽放,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淡淡香味。

农户以土地入股,梦达公司提供中药材种苗、技术指导、收购和销售等,村里成立合作社,负责组织人员培训、基地务工,三方按收益分红,这样的模式带动了更多种植户规范种植方式、提升种植水平。“现在,不光是种苗好了,栽种、剪枝、打药、除草、防冻防虫等,样样有讲究,处处凭技术。”农户张伙如说,比如过去什么枝该剪该留心里没数,现在大家都有了标准的口诀“上剪稀、中剪空、下剪光”,枳壳树长势好,枳壳自然结得又好又多……

土壤是中药材生长和扩繁的基础,发展道地药材,需特别注意土壤的健康管理。“以前种植当归,普遍采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易使土壤板结,降低药材品质。”甘肃岷县当归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室主任郭增祥告诉记者,如今,岷县约10万亩当归使用生物农药进行病害防治,降低农药残留的同时,能够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使土壤保持疏松,当归亩产提高了20%左右。

提高药性,模拟中药材原始生长环境

“整体来看,就质量合格率来说,中药材的质量近年来一直在提高。然而,用现代技术检测质量合格,不等同于中药的药性足、药效强。”郭兰萍说,“中药药性形成是气候、土壤、生物、地形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确保中药材药性,是要长期努力的方向。”

中药资源具有多样性,很多中药材来源于同属不同种的植物,即使是同种来源,不同产区中药講座材的药性和作用也常常不同。比如,以截疟为目的进行种植区划,会以青蒿素含量为依据,青蒿的优质产区在我国的南部;而以解暑热为目的进行种植区划时,则会以青蒿乙素含量为依据,青蒿的优质产区在我国的北部。

郭兰萍告诉记者,中药材还往往具有“顺境出产量,逆境出品质”的特点,其药性的形成和积累通常对生长环境有独特的要求。比如,很多药用植物主要长在林下、山坡地、荒地或教學沙地,一些高温、昼夜温差大的环境反而对提高中药材药性十分有效。

为此,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院士、郭兰萍研究员牵头的科技部重点领域生态农业创新团队,在全国开展了“不向农田抢地,不与草虫为敌,不惧山高林密,不负山青水绿”的中药生态农业研究与实践,提出“拟境栽培”模式,即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尽可能模拟药用植物野生生境,尤其是模拟道地药材原始生境,完成药用植物整个生长发育周期,从而确保中药药性。

在安徽霍山县,野生石斛对生舞蹈教室长环境要求苛刻。《神农本草经》记载“石斛……生六安水傍石上”,其自然繁殖率极低且生长缓慢,再加上长期破坏性的采小樹屋摘,其野生资源一直处于极度濒危的状态。近年来,霍山石斛人工种植极大改善了资源濒危的状况。

除大棚栽培模式外,当地还开展了林下栽培、拟境栽培模式。“中药农业不同于常规作物农业,比方说,人们往往认为杂草抢了土壤的养分,但杂草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对一些中药材的生长是有好处的。”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教授韩邦兴告诉记者,拟境栽培的霍山石斛个头远小于大棚培育的,更接近于本草上描述的外形。目前,石斛的“拟境栽培”在安徽六安地区已示范推广种植2000亩左右。研究表明,在拟境栽培下的石斛,其药用成分含量高,投入成本相对较小,产品价格昂贵,经济效益更高。

“中药高质量发展是个系统工程,发展思路和模式、管理、技术、行业习惯和认知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中药质量。”郭兰萍认为,要进一步完善中药资源动态监测机制,促进珍稀濒危中药材保护和利用,保障中药材稳定供应。大力发展中药材生态种植,促进生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提高中药材质量安全。(记者 杨彦帆 赵帅杰 杨颜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