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農人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鄧衛哲)推動生態農場扶植,是推動財產生態化和生態財產化的重包養網要抓手。近年來,海南包養省高度器重生態農場扶植,印發了《海南省推動生態農場扶植實行計劃(2023—2025年)》,組建了省級專家領導組,深刻一線展開技巧培訓,領導各類新型農業運營主體將生態農業技巧、古代進步前輩設備、綠色低碳理念引進農業成長,奉行生孩子乾淨化、放棄物質源化、財產形式生態化,完成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安身“發明一批、培養一批、推舉一批、認證一批”的思緒,全省已培養12家國度級生態農場、30家省級生態農場。這些農場正示范引領著海南農業綠色低碳轉型成長。
白沙黎族自治縣生態資本天賦精良,但生態資本上風之前由于各種緣由不克不及有用轉化為經濟成長上風。2022年以來,白沙縣打造了集生態產物brand推介和產物買賣于一體的綜合治理平臺。截至今朝,平臺已掛號生態資本合計759項,經由過程整合優質資本,落地實行15個資本轉化項目,完成招商引資項目跨越2000萬元。
五指山市水滿鄉永訓村地處海南寒帶雨林國度公園內,生態維護是財產成長的條件。近兩年,在返鄉創業人才王啟看率領下,村平易近依托得天獨厚的山地包養網資本、天氣資本、生態資本,摸索樹立“農業放棄物+種茶+養殖+釀酒”形式的生態農場,明顯晉陞村平易近支出。
海南經由過程不竭摸索立異,在當地化生態農場評價技巧規范制訂、生態農場綜合效益評價、典範案例示范帶動等方面都獲得了較好的成效。同時,經由過程體系總結白沙縣綜合治理平臺、五包養網價錢指山市水滿鄉永訓村生態農場等勝利案例,在生態產物價值完成上也摸索了可復制、可推行的勝利經歷。
下一個步驟,海南將保持以綠色成長為引領,加速培養生態運營主體,盡力打造更多具包養網有海南自貿港辨識度的生態農場樣板。同時,以生態農場扶植為抓手,積極摸索生態產物價值完成途徑,試點示范生態產物碳萍蹤核算與利用,遴選打造一批農業生態產物實行基地,完成生態維護和財產成長良性互動。
新華社成都5月28日電(記者余里)備受追蹤關心的年夜熊貓“福寶”4月初從韓國回抵家鄉后,一向生涯在中國年夜熊貓維護研討中間臥龍神樹坪基地。間隔“福寶”與大眾會晤的日子越來越近,記者27日實地看望清楚“福寶”的棲身周遭的狀況和順應情形,并約請專家、豢養員就熊貓粉絲關懷的題目作答。
中國年夜熊貓維護研討中間臥龍神樹坪基地。新華社發
臥龍神樹坪基位置于年夜熊貓國度公園臥龍片區,占地150公頃,均勻海拔約1700米。這里群山圍繞,植被豐盛,空氣清爽,是年夜熊貓幻想的天然生涯周遭的狀況,被“熊貓粉”戲稱為“熊貓五星級生態飯店”。基地內生涯有各年紀段年夜熊貓70余只,從美國華盛頓植物園回國的明星年夜熊貓“小古跡”也生涯在這里。
5月27日,年夜熊貓“福寶”在中國年夜熊貓維護研討中間臥龍神樹坪基地的繁育園里運動。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福寶’5月4日停止隔離檢疫后,我們為了讓它更好地融進年夜熊貓大師庭,將它設定在繁育園。繁育園相鄰圈舍有交通窗的特別design,有利于相鄰年夜熊貓之間氣息、聲響的交通,可以讓‘福寶’更快熟習更多伴侶。”中國年夜熊貓維護研討中間副主任魏包養榮平說。
據魏榮平先容,普通旅外年夜熊貓回國后,都要顛末隔離檢疫和順應期。凡是隔離檢疫的時光是1個月,順應期會長一些。因個別差別,每只年夜熊貓對新的豢養周遭的狀況、天氣、食品、豢養團隊等的順應時光是有差別的。“‘福寶’的鄰人是年夜熊貓‘冰成’和‘運運’,天天它們會彼此打召喚。”魏榮平說,“‘福寶’行將在繁育園完成順應期,此刻它曾經與鄰人們熟習了。”
5月27日,在中國年夜熊貓維護研討中間臥龍神樹坪基地的繁育園,年夜熊貓“福寶”(右)與鄰人“冰成”相互嗅聞,熟習彼此的氣息,以停止交通。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小福,來吃飯了。”跟著豢養員徐翔的一聲召喚,“福寶”一路小跑著湊到豢養員眼前。“‘福寶’回家吃的第一頓飯就是故鄉特有的苦筍,它很愛吃。別的,它還愛吃糖心蘋果。”據徐翔先容,“福寶”食欲傑出,竹筍、窩窩頭、蘋果、胡蘿卜等食品均正常食用,養分平衡。繁育園的圈舍也便利豢養員近間隔察看記載“福寶”的順應包養網心得情形,更好地交通互動,從而下降“福寶”的應激反映。
5月27日,在中國年夜熊貓維護研討中間臥龍神樹坪基地的繁育園,年夜熊貓“福寶”的豢養員徐翔預備給“福寶”喂食蘋果和窩窩頭。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5月27日,在中國年夜熊貓維護研討中間臥龍神樹坪基地的繁育園,年夜熊貓“福寶”等候被喂食。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5月27日,在中國年夜熊貓維護研討中間臥龍神樹坪基地的繁育園,年夜熊貓“福寶”的豢養員徐翔在給“福寶”喂蘋果。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5月27日,在中國年夜熊貓維護研討中間臥龍神樹坪基地的繁育園,年夜熊貓“福寶”的豢養員徐翔在給“福寶”喂完窩窩頭后悄悄撫摩它的鼻子,以促進情感。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福寶’會經由過程氣息和聲響與隔鄰的年夜熊貓交通,正在慢慢順應種群間的群體生涯。天天上午,‘福寶’運動量會比擬年夜,它愛好在外場圈舍跑圈;午飯后,‘福寶’就開端午休,比及早晨又開端進食。總的來說,生涯作息比擬紀律。”徐翔說。
豢養員也察看到“福寶”的頸項部分呈現了斷毛景象。“我們采集了相干樣品停止了檢測,未發明致病菌,且皮包養行情膚區域無過敏、結痂、皮層增厚等異常景象,我們會親密追蹤關心。”徐翔說。
5月27日,年夜熊貓“福寶”在中國年夜熊貓維護研討中間臥龍神樹坪基地的繁育園里運動。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福寶’的順應情形越來越好,6月我們將擇機讓‘福包養網寶’與大眾會晤。”魏榮平說。
年夜熊貓“福寶”誕生于2020年7月,是旅韓年夜熊貓“愛寶”和“樂寶”的第一個baby。
“收益還是可以的,在家就改變了經濟情況,也可以照顧孩子和老人,真好。”說起苗繡帶來的變化,貴州省黔西市新仁鄉化屋村村民王代珍深有感觸。
走進王代珍家,各式各樣的苗繡服裝掛滿了整個房間,王代珍正嫻熟地操作著機器趕制服裝。之所以能在自己家里建起微工廠,發展傳統苗繡,靠的正是依托苗繡車間推廣的“繡娘”培訓計劃。
苗繡,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穿在身上的史書”,承載著苗族同胞深厚的文化內涵。
2021年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化屋苗繡車間調研時指出:“特色苗繡既傳統又時尚,既是文化又是產業,不僅能夠弘揚傳統文化,而且能夠推動鄉村振興,要把包括苗繡在內的民族傳統文化傳承好、發展好。”
三年多來,黔西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將傳統與時尚相結合,通過人社部門組織的職業能力提升培訓,大力開展“繡娘”培訓計劃,帶動村里繡娘實現穩定就業。
“我們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技能提升培訓,截至目前,已培訓500余人次,帶動了110余人在家門口穩定就業創業。”黔西市人社局工作人時租會議員李腥說。
地處烏江上游六沖河河畔的化屋村,是一個擁有百年歷史的苗族村寨,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然而,過去由于群山阻隔、產業缺乏而教學場地陷入深度貧困,化屋苗繡也是“藏在深閨人未知”。三年來,化屋村通過“繡娘”培訓計劃,許多過去不愿意干苗繡這門活計的年輕人紛紛返鄉,“吃”起了手藝飯。
“現在不僅在家門口就能增收致富,而且還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和老人,通過一針一線,真正繡出了我們的幸福生活。”繡娘趙群說。
如今,化屋村依時租場地托苗繡民族特色文化產業,大力開展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新性轉化工作。通過職業技能培訓提升行動,越來越多的繡娘脫穎而出,她們用靈巧的雙手繡出了一幅幅精美絕倫的苗繡作品,實現了從“指尖技藝”到“指尖經濟”的華瑜伽教室麗個人空間轉身,苗繡已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主打產業之一,2023年,僅靠苗繡就帶動當地群眾增收300余萬元。
“我們將守正創新,開發更多富有創意的文創產品,年年繡新衣服,年年有新意。同時,持續開拓好市場,擴大我們品牌知名度,帶動越來越九宮格多的繡娘增收致富。”苗繡車間負責人楊文麗說。
“我們將圍繞‘打造一個品牌、培育一批巧匠、建立一個基地、開發一批產品、設置一個示范展區、暢銷N個銷售平臺’的發展思路,采取‘龍頭公司+小微企業+合作社+繡娘’的發展模式,帶動更多的當地群眾穩定就業創業,讓古老苗繡‘繡’出幸福美好新生活,讓我們的傳統技藝走進千家萬戶。”李腥說。
我國鋼鐵行業碳排放量約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5%,碳達峰碳中和已成為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硬約束。為助力行業綠色轉型,落實“千億綠鋼”行動方案,日前,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寶武寶鋼金屬有限公司與中鐵物資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有關負責人,考察調研位于福建省福鼎市的碳中和鋼綠色技術產業化創新示范項目。
據悉,該示范項目由深圳碳中和生物燃氣股份有限公共享會議室司、寧德時代負碳冶金技術有限公司與福建鼎盛鋼鐵有限公司聯合實施。
鼎盛鋼鐵副總經理李挺介紹了深圳碳中和負碳冶金技術及碳中和鋼項目進展,展示了翠鳥認證、德國德凱(DEKRA)等國內國際碳足跡核查、碳中和鋼技術與工程認證機構對綠色鋼廠的認證情況等。
中國寶武寶鋼金屬一貫制負責人湯宰宇介紹了寶鋼金屬對碳中和鋼、超低碳排放鋼等綠鋼的采購需求,以及未來一貫制綠色供應鏈開發情景預判,特別是在應對歐盟碳邊境分享調節機制(CBAM)及鋼鐵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情境下,寶鋼金屬產業鏈上下游一貫制綠色供應鏈生態圈開發思路。他表示,未來,希望通過對接鼎盛鋼鐵、深圳碳家教場地中和、寧德時代負碳冶金等上游基材,與下游寧德時代等全球電池新能源產業鏈鏈長、電池與儲能企業,共同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綠色供應鏈一貫制開發等。
寧德時代采購平臺部部長蘇社偉結合海外市場業務拓展所面臨歐盟電池法、綠色工業指令等外部監管法規挑戰,對綠色供應鏈一貫制開發、采購政策導向等表達了觀點。
盤古云鏈(天津)數字科技有限公司運營副總經理李博說,中鐵物資集團以綠鋼標準為引領,以綠鋼采購為抓手,以綠色金融為助推,在供應鏈流程中為鋼材供需兩端企業“綠化”減小樹屋負。同時,攜手國內鋼鐵生產廠商完成“綠鋼”試點生產供應,所屬東北公司、中南公司、華南公司執行了首筆千萬級認證、采購、信貸、供應的碳鏈全過程的試運營業務,直接向國家重點基建項目開通“綠鋼”通道。
“千億綠鋼”是中碳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通州區運河商務區聯合發起的大型公共服務項目。“十四五”期間,“千億綠鋼”平臺計劃完成交易額約1000億元,預計完成綠色低碳鋼材交易量約2500萬噸,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50萬噸。到九宮格2030年,計劃完成綠色低碳鋼材交易量約1.5億噸,即約6000億元,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500萬噸。
“微雨過,何處不催耕。”51歲的雙泉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何洪濤等來晴好天氣,便一早鉆進了棉花地。
新疆是我國最大的棉花產區,何洪濤的家鄉沙灣市是新疆主要的產棉基地。在這里,記者追隨資深棉農何洪濤,探尋一朵朵新疆棉花背后,一個個平凡勞動者書寫的不凡故事。
“50后”新農人
2024年4月23日,雙泉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何洪濤(左)在棉田里工作。新華社發(馬金明 攝)
何洪濤帶領的合作社位于大泉鄉燒坊莊子村,共有4萬多畝棉田,要管理好這些地,他要倚仗“田管家”。“田管家”是合作社的中堅時租力量,每人都掌管著數千畝地,“50后”哈薩克族棉農哈衣繞拉·鐵爾扎是其中之一。
2024年4月23日,哈薩克族棉農哈衣繞拉·鐵爾扎在棉田里工作。新華社發(馬金明 攝)
清晨,66歲的哈衣繞拉開著一臺拖拉機往棉田拉運農資。當上棉田里教學場地的大管家,他感到很驕傲。
“我手下有七八個人,都是這里的村民,管著1500畝地。”哈衣繞拉得意地說。棉花播種前后,他和同伴忙著安裝連接泵房和滴灌帶的一整套供水系統,由于每一個水閘都安有傳感器,哈衣繞拉用一臺手機就能監測灌溉水流量、控制閥門開關。
從哈衣繞拉管理的棉田向南望去,可見綿延起伏的天山山脈,終年不化的積雪、線條硬朗的山脊、若隱若現的云杉,像一幅氣勢磅礴的風景畫。一臺高大的機器正按照北斗導航設計的路線筆直地行進,車尾安裝的自動化播種設備將透明的薄膜、黑色的滴灌帶、紅色的包衣棉籽,一并整齊地埋進褐色的泥土里。
哈衣繞拉從事棉花種植四十載,棉田里飛速的變化讓他感嘆不已,“科技發展得很快,機器采、機器播,大大減輕了勞動負擔,提高了產量。”他回憶說,過去,棉花產量低,工作辛苦,利潤微薄。如今,他家的土地入股合作社可以領分紅,他擔任“田管家”又有穩定工資收入,一家人早已過上小康生活。
2024年4月19日,在新疆沙灣市,農民準備用播種機播種棉花。新華社記者 阿曼 攝
哈衣繞拉的植棉生涯也是新疆植棉業的縮影。1952年,沙灣首次試種棉花,種植面積僅有20多畝,現在已有超過160萬畝。統計部門數據顯示,2023年新疆棉花產量511.2萬噸,總產占全國九成以上。至此,新疆棉花的面積、單產、總產、商品調出量已連續29年居全國第一。
千人同其力
時間倒回20年前,何洪濤正在燒坊莊子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那時,村子里地塊分散,地塊之間相距較遠,還有高高的田埂為界。耕作起來費工費時,還容易引發村民間的矛盾。
就在何洪濤陷入苦惱時,距離燒坊莊子村幾十公里的地方,一個名叫下八戶的村子,正掀起一場“土地互換”大潮。
當時,滴灌技術在新疆推廣應用并發展,時任四道河子鎮下八戶村黨支部書記的趙金財發現,土地分散已嚴重制約生產力發展,“全村九宮格上萬畝地,分成了一千多個地塊,耕地、澆水、管理都不方便,矛盾層出不窮。”趙金財埋首國家法律法規,查明整合農村土地資源的政策依據。
2024年4月19日,在新疆沙灣市,農民在棉田里安裝連接泵房和滴灌帶的供水系統。新華社記者 張曉龍 攝
村委會決定用700畝機動地做滴灌節水技術應用示范。在這塊集中連片的土地上,滴灌效果盡顯,村民最關心的棉花畝產比在分散地塊種植多了100公斤。秋收時節,棉花增產豐收的消息傳開,村民們一個個躍躍欲試,期待著下一個春天早點到來。
2005年初,下八戶村在征求多數村民意見的基礎上作出決定:全村進行大規模土地互換。七零八落的上千塊土地,改造成一塊塊“大條田”。
“千人同心,則得千人力。”僅僅一年后,換地成果顯現:全共享空間村畝均節水400立方米、棉花單產增加150至180公斤,人均增收300多元、節省勞動力約50%。
下八戶村的探索引來自治區政府甚至國家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上級下派多支調研組實地考察后,肯定了趙金財的做法,沙灣也出臺相關政策文件支持土地互換。
2006年春天,何洪濤慕名叩開了時任四道河子鎮土地互換辦公室主任趙金財的門。“老書記給我算了換地賬,堅定了我們的信心。”何洪濤說,下八戶村“千人同其力”的故事,激發起大量農村群眾的創新與合作精神,南北疆多地農村都在自愿、公平的原則下,探索起包括土地互換在內的更科學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讓腳下的土地煥發新活力。
高手在民間
2024年4月23日,雙泉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何洪濤(左)在棉田里工作。新華社發(馬金明 攝)
全村完成土地互換后,何洪濤帶領燒坊莊子村的村民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一心搞植棉。在滴灌節水技術加持下,棉花產量節節攀升,但人工采摘成本也在逐年走高,農業機械化已成大勢所趨。
何洪濤所在的合作社配有中小型農機,可動輒數百萬元的采棉機卻是個昂貴的家伙什,他決定把繁重的采收業務全權委托給農民韓波領辦的農機專業合作社。
韓波是沙灣最早購買采棉機的人。2008年,他斥資200多萬元買回沙灣第一臺進口采棉機,可農民對這個長著一排“大鋼牙”的“鐵疙瘩”并不買賬,“第一年只采了1000多畝地,相當于用200多萬元的機器掙了10萬元,只掙回個貸款‘利息’。”
2024年4月23日,在新疆沙灣市,播種機在棉田里播種棉花(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馬金明 攝)
為推廣機器采棉,韓波到處“巡演”,可他很快發現,外國采棉機真的“水土不服”。韓波說,某國外品牌采棉機,設計時車體“前重后輕”,“只在國外的大農場里面開看不出來,可我們經常要駕駛著采棉機跨區作業,一上公路就出狀況了,比如路上遇到突發狀況踩一腳剎車,車屁股就翹起來,車就栽頭了。”
在機耕隊長大的韓波,打小喜歡和機器打交道。他在推廣采棉機時發現,棉田一旦失火,救火難度很大,燒毀一臺幾百萬的采棉機,足以讓一戶普通農家陷入困頓。學過機修的他查閱大量電氣化、機械類圖書,用壞一堆材料做實驗,最后做出一個大膽嘗試:在采棉機車尾大梁上加裝一臺水箱,再連接一個消防水泵,駕駛員發現火情就能第一時間自主滅火,水九宮格箱重量還解決了車體前重后輕的問題。
2024年4月18日,在新疆沙灣市,韓波在農機專業合作社車間查看農機。新華社記者 阿曼 攝
此后,國外采棉機企業專程派瑜伽場地人到沙灣實地調研他的改裝,并最終采納了他的設計。2014年,這家采棉機制造商還邀請韓波到國外的生產基地考察,征求他對改良采棉機的意見建議。
在國外時,他發現外國棉農已大規模使用打包式采棉機(俗稱打包機,采收完棉花后直接打包),而新疆還在進口技術相對落后的箱式采棉機(俗稱散花機)。韓波一回國就研究起如何將散花機改造成打包機。他說:“市場對棉花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國內軋花廠很快也只收打包機采的棉花。”
2020年,韓波和江蘇一家企業合作,成功將散花機改造為打包機。“經過三年試驗,改造后的機器已經達到進口打包機的效率。”他說。
目前,僅沙灣就擁有采棉機540余臺,自2016年起沙灣棉花機采率就超過97%。去年,新疆共投入近7000臺采棉機開展機械化采棉作業,棉花機采率達85%以上。
憑著一股鉆勁和韌勁,韓波和他的團隊仍在不斷地改造從播種機到打藥機、采棉機等各類農機。他們的設計已獲10多項專利,極大提升了棉花種植效率。
2024年4月18日,在新疆沙灣市,工作人員在韓波的農機專業合作社改裝農機。新華社記者 阿曼 攝
在棉花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種植后,何洪濤、韓波等一批批普通的新疆棉農又試驗起智能化田管模式,與研究機構共同申請科研項目,幫助當地中職院校組建智慧農機專業,一張新的藍圖正在他們手中繪就。韓波說:“種棉花的都已是職業農民,農業更多的是管理,而不是苦力。”
文字記者:李自良、張曉龍、阿曼、尹星宇
視頻記者:阿曼、張曉龍、尹星宇
海報設計:孫瑤
編輯:劉心惠、朱舜、王黎、郭昱、錢一、杜瀟逸、徐金泉、程昊、姜子煒
統籌:何雨欣、黃小希